民怨等公車無避車彎 基隆擬結合歷史場景改善行人路權

民怨公車無避車彎險象環生,基隆擬結合歷史場景改善行人路權。(吳康瑋攝)

基隆中正行政大樓前往來車流量大,且正對面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大沙灣地景廣場」近期修復完成,從市區涌入觀光人潮劇增,但正砂里長俞明發29日指出,該處公車候車亭設置避車彎及人行道,在民衆上、下公車時,都必須危險的走在車道上,對此,都發處預計串起榮民服務處前的路廊,在地景廣場增設人行步道,確實改善行人路權。

俞明發指出,中正區行政大樓前的道路爲北部濱海公路,往來和平島宜蘭的交通要道,車流量一直都很大,對在歷史古蹟側卻遲遲未設人行道,害居民前往中正區公所、榮民服務處洽公,或下公車時,都必須冒着生命危險走在車道上,與來往汽車爭道,他希望市府能在修復古蹟時,將民衆安全考量進去,確實改善用路人權益

民怨等公車無避車彎險象環生,基隆擬結合歷史場景改善行人路權。(吳康瑋攝)

民怨等公車無避車彎險象環生,基隆擬結合歷史場景改善行人路權。(吳康瑋攝)

民怨等公車無避車彎險象環生,基隆擬結合歷史場景改善行人路權。(吳康瑋攝)

榮民服務處長鄭源敏表示,經市府協調後,未來服務處圍牆將內縮3.6公尺來增設人行道鋪面及無障礙空間,增設黃網線來保障洽公民衆的通行安危;都發處也透露,府內各單位已就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步道寬度研擬出符合需求的設施,到時施作後,會讓榮民服務處前的公車站牌向內退縮,方便公車停靠及民衆上下車

立委蔡適應辦公室秘書施裕仁表示,大沙灣的地景廣場及人行步道改善,是大基隆歷史場景的一部分,整體經費大約在三千四百萬元、由文化部補助市府,包含從法國公墓、串連要塞將官眷舍、最後到達榮民服務處前的行人步道,未來也會將電線杆下地,讓市民能享受更友善的人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