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小心碰到女孩,卻遭女孩爸爸怒摔,遇到孩子被欺負該怎麼辦

近日,看到一則讓人非常氣憤的新聞,一個女孩在遊樂園玩耍,不小心被一個小男孩撞倒了,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小孩子碰碰撞撞也正常,但被撞女孩的爸爸,竟然把撞人的男孩舉高高,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三次,這一舉動引發廣大網友的譴責。

後來男孩的家長報警處理了,他們在看到監控視頻後,都無法想象,這麼一個成年人竟然會對一個小孩下這麼狠的手。

本來女孩家長還提出用1萬元賠償費,希望得到男孩家長的諒解,可男孩家長表示絕不接受妥協,希望警方要嚴肅處理。

現在,警方通報已經出來了,雖然男孩目前身體並無大礙,但這個女孩的爸爸因爲毆打他人,已經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十五日的處罰。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欺負肯定很傷心,但我們總不能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來。

1、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在還沒建立三觀之前,都是靠模仿和觀察來學習,遇到被欺負的事情時,家長不要立馬憤怒還擊,這樣看似給孩子撐腰,實際給他造成了不良的示範。

而且每次都用這種方式的話,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日後就學會以暴制暴,那麻煩可就大了。

就算孩子不敢,但他們日後也會非常依賴父母,這樣也會削弱孩子獨立性、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先關注孩子再關注對錯

當得知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應該立馬關注孩子有沒有受傷,情緒什麼樣,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一定覺得很害怕、很傷心。現在媽媽跟你在一起,如果你想哭就哭,如果你還是感到傷心、害怕,可以告訴爸爸媽媽。”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保護,被尊重,讓他知道沒有什麼事情比自己更重要,孩子在感受到安全的前提下,纔敢把事情或者內心的感受說出來,這樣更利於家長理性地解決問題,也更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和情緒能力的管理。

3、不要責怪孩子

有些家長當遇到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反而會責怪孩子“你怎麼這麼傻/笨”、“你就不知道打回去嗎”等等,雖然家長是出於心疼孩子,但在孩子看來,這是責怪的行爲,他會覺得怎麼自己受欺負,還要捱罵。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一個懦弱、膽小、自卑、不自信的性格,要是以後被欺負,也不敢告訴父母,寧願選擇自己默默承受。

4、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

當父母看到或者聽到自己孩子被欺負,肯定會很傷心,甚至憤怒,但如果情緒過分激動,孩子也會非常恐懼,沒有安全感,日後不容易對世界產生安全感。

所以無論家長多麼激動,都需要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先關注孩子有沒有受傷,還原事情本身後,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遇到孩子被欺負,我們不能被憤怒衝昏頭腦,不然不但傷了別人,還會連累自己,也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示範。

育兒路上,不但是孩子需要被教育,我們作爲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跟孩子一起同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