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國》李國鼎會如何看中美貿易戰

今年5月31日是李國鼎先生逝世18週年的日子。或許是因爲臺灣長期處於「悶經濟」的狀態,或許是因爲中美貿易戰讓臺灣陷入了焦慮,也或許是因爲總統選舉加溫讓人們注意到經濟領航者議題,媒體上出現了不少緬懷李國鼎先生的報導

1970年代末期,筆者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現爲國家發展研究所)讀碩士,當時李國鼎在所上開了一門課,談臺灣經濟發展的演進過程和相關政策的制定。由老師領銜,葉萬安老師負責排課和全程輔導,邀請實際參與決策和執行的政府官員或研究部門主管來講課。

這門課程臺灣光復以後到1970年代末期爲止,經濟發展所牽涉到的各項課題分門別類做了理論和實務兼顧的探討。

從上課聽李老師講述與評析,到整理他授課內容的錄音帶,謄寫成文稿出書,讓筆者獲益非常多。這啓發了筆者的研究方向,決定到美國布朗大學攻讀國家發展比較研究,並以臺灣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的角色功能作爲博士論文題目

撰寫論文期間,筆者回臺蒐集資料,蒙李老師和葉萬安老師(當時擔任經建會主任委員)大力協助,讓筆者運用當時還未解密檔案資料,探索決策高層是如何一步步從計劃經濟思維市場經濟導向轉變。這篇論文獲選爲1987年探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十本最佳博士論文之一,因而有機會在美國出版。

李老師在課堂上講了許多他擔任臺灣經濟領航者的經驗感受,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兩句箴言是:「政府和市場不是對立的」以及「經濟事務還是要按照經濟規律來處理」。這兩句話用當前大陸紅火的說法來說,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學理探討上,常有「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之爭。但揆諸實務,過度極端立場都失之偏頗,良好的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通常是依循比較優勢來建立成本效益最具競爭力的組合。在組合形成的過程中,政府要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建立公平交易秩序,排除市場不完善所產生的經營成本。就此而言,政府和市場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作用。

李老師退休後,1990年代初期應聯合國之邀赴大陸參加研討會,與大陸領導階層建立了一定的情誼,並向大陸做了一些經濟發展的建言,包括爲大陸市場引介創投機制。當時,李老師就看出了大陸的發展潛力力主臺灣善用大陸的動能,扮演好「中國接軌世界門戶,世界進入中國的跳板」的角色。可惜,被李登輝一句「戒急用忍」打了回票,讓臺灣從此逐步淪入「悶經濟」的困境

如今,中美爭鋒,臺灣何去何從?李老師如果還在世,大概還是那句箴言:「經濟事務還是要按照經濟規律來處理」。可嘆的是,蔡政府顯然不這麼想,一心只想抱美國大腿,和大陸搞對抗,完全無視於經濟規律的約束。這樣搞下去,臺灣真不知將伊于胡底

(作者爲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