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系列評論之二: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

海峰

李登輝先生執政時期提出「兩國論」,宣稱「兩岸是國與國、至少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大陸予以猛烈批判,引發兩岸惡語相向。陳水扁上臺後,主張並推行「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結果導致兩岸劍拔弩張。國民黨重新執政後,馬英九先生最先以「地區與地區」定位兩岸關係,被綠營人士嘲諷爲「馬區長」、「馬特首」。後來,馬英九先生在多種場合又稱「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不是國際關係,而是一種特殊關係」,引起強烈爭議。李登輝先生曾對此反問:「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是什麼關係呢?」

兩岸關係究竟是什麼關係?如果打包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神仙也難給出理想答案。但是,假如我們能夠將兩岸的國際關係和國內關係分開,主權和治權分開,然後再給予區別對待,這個難題就比較容易破解。我的解答是:

一、在中國境內,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地區與地區的關係。地區與地區指的是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特殊在什麼地方呢?這兩個地區分別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治,而且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聲稱對這兩個地區擁有主權。爲了開啓兩岸政治對話,兩岸必須先承認對方,假如兩岸相互承認對方主權,就會造成兩個中國,違背兩岸當前都在遵守的一箇中國原則。因此,兩岸主權不能相互承認,只能相互承認對方的治權。

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展開經濟談判,簽署多項協定,其實早已間接地承認了對方的治權,大陸國臺辦張志軍主任和臺灣陸委會王鬱琦主委互稱官銜,更讓兩岸相互承認治權名符其實。兩岸相互承認治權後,兩岸政府官員互訪時稱謂問題如何解決呢?因爲兩岸是特殊的地區與地區的關係,除了主權象徵意義最高的「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外,兩岸其它政府官員互訪時,可以直接稱呼官銜。如果兩岸一直糾結在「如何稱謂對方」這些小事小節上,兩岸和平就永遠無法實現。

由於兩岸主權不能相互承認,當前的兩岸最高領導人若要實現互訪,馬英九先生可以向臺灣人民宣稱,我是以「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和大陸領導人會面;習近平先生可以向大陸人民宣稱,我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和臺灣領導人會面。邀請函見面時,都相互稱呼對方「先生」或「您」即可,大家心照不宣,只要體現對等即可。這樣做,一是可以向「各自的人民」有個交代。二也避免國際社會看我們兩岸中國人的笑話

二、在國際上,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體現在什麼地方呢?「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的合法代表,兩岸應在外交休兵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有限承認,繼續奉行一箇中國原則,但不能搞雙重承認。

在現有的22箇中華民國邦交國中,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大陸地區與中華民國邦交國交往時,涉及主權的事務應在中華民國的框架下解決;在聯合國和現有的171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交往時,涉及主權的事務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解決。這樣,不僅解決了臺灣普遍關心的國際空間問題,也拓展了大陸的外交空間。

綜上所述,兩岸關係既是特殊的地區與地區的關係,又是特殊的國家與國家的關係。

參考閱讀:

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系列評論之一:以「一箇中華框架」打破民共僵局

作者楊海峰,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