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在路上】在古都重塑我的設計夢

採訪時間:2017年9月19日

採訪地點: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受訪者:馮同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建築設計專業修士一年級

採訪人:唐盾

馮同學在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接受採訪

Q:請和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吧。

A:大家好,我來自湖南省湘潭市,愛好是畫畫和健身。我本科畢業於湖南科技大學,專業是環境藝術設計。畢業後在同濟室內設計院工作了3年,在工作中逐漸遇到了瓶頸,時常是在做同一件事情,而且眼界也都有所侷限。我從工作一年之後開始學習日語直到工作第三年,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設計和建築都是世界知名的,最後我毅然選擇了辭職來日本留學。

Q:選擇來日本最大的動機是什麼呢?

A:有兩點主要原因。第一,留學日本的費用相較於其他國家是偏低的。國立大學一年的學費是55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萬元左右),這對於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是非常合適的。第二,日本的文化保存的很好,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我想了解他們是如何做到既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文化並且能保持不斷髮展。雖然他們的文化傳統與我們中國同樣也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尷尬,有的文化在逐漸消失,但是在消失的過程中又會蛻變出一種新的東西去適應新型的社會,真的很不容易。我很想研究重視教育日本大學是如何處理這種問題的,以及又是如何教育學生的,日本的傳統匠人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的。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門前

Q: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的特點是什麼?和國內大學有何差異?

A:這所大學一直以來堅持的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傳統與革新相結合的理念。學習如何讓大家瞭解傳統,以及如何利用傳統的東西去創新。

我剛來學校時候就上了一門傳統文化與設計課,老師會帶領學生們去京都有名的工廠和工坊參觀匠人們是如何工作的,也可以聆聽他們自己的心路歷程與所遇到的問題,真的是和學生進行着無私的分享。通過這樣的採訪和交流,能讓我們真切地瞭解傳統匠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能清清楚楚看到他們是如何去解決問題的。採訪後我們會對此做一份報告與成果總結。經歷了這些,我們對傳統工藝有了一個深刻的認知和體會,從中獲取養分,並能根據自己的情況產生很有意義的思考。

Q:這所大學讓你印象深刻的課程是什麼?

A:是我們上個學期的第一門課叫做設計企劃,這門課程是和一些日本的公司或大型企業聯合進行的。今年是和SONY合作,讓我們分成6組,給的題目是“SONY 10年後的設計”。我們每組需提出一個自己的想法,比如:手機的消失,或者是虛擬現實擴張到一個怎樣的程度等等。每隔兩週,SONY的工作人員會來學校考察我們的進展過程,給予我們一定的指導。項目有了結果,我們會去東京的SONY總社彙報,與此同時他們也會給我們展示他們現在的成果與研究。SONY讓我們知道爲了10年後的設計,你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比如我們現在常見到的4K攝像機,其實是SONY在7年前就開始研發的項目。這門課程真的是把教育和工作結合的比較緊密。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學校做得還是非常好。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資料館

Q:在日本有體驗過什麼樣的打工生活嗎?

A:我身邊80%的同學都會去打工,一是體驗生活,二是賺一些生活費。在京都生活每個月的生活費需要8-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千元)。我在工作的時候存了一些赴日留學的學費。但是如果不打工的話,生活費用方面還是有些拮据。日本的打工收入基本可以補貼自己的生活。我去居酒屋嘗試過打工,京都當地時薪是850日元/小時(約合人民幣50元/時)。雖然打工的時間不多,每月依然可以收入4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2500元)。既可以體驗當地特色和文化,也交到了日本甚至國際友人。通過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和交流,也會開闊自己的視野

Q:可否談談自己畢業後的就業規劃?

A:在修士一年級的時候,日本知名的設計領域企業“日建設計”來我們學校舉辦說明會,我把自己的作品給他們展示後,他們對我的設計比較滿意,希望我畢業後去他們公司應聘。他們公司在全球排名靠前,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項目,在中國也有很多項目。我希望自己能在這樣一個企業獲得豐富的工作經驗,也很想把這些經驗帶回國內做出自己的貢獻。

文:唐盾 新東方歐亞教育長沙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