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發麻是徵兆?關於「腦中風」8件事你一定要了解

出處/康健雜誌

文/王暄茹 圖/pixabay

關於腦中風,以下這8件事你一定要了解!

1.吃阿斯匹靈可預防中風?

根據國外研究,阿斯匹靈能預防約25%的缺血性中風復發,也就是說,阿斯匹靈具有「次級預防」效果,只建議風險族羣患者服用

如果用於初期預防,也就是從未中風過的人要服藥預防,反而需考量服藥風險。阿斯匹靈屬於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減少血栓,降低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不過卻同時增加嚴重出血(如腸胃道出血、腦出血)的機率。缺血性中風患者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腦出血的機率,每年大約千分之一。

因此,國內外醫界早有共識,沒有發生過中風的人,千萬不要把阿斯匹靈當作預防中風的唯一用藥,而應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體重,並適度運動及戒菸,纔是根本的預防之道。

即使以阿斯匹靈作爲次級預防,仍需注意有無出現潰瘍胃腸道出血或穿孔副作用,一旦發生便需停用。

2.上臂發麻是腦中風徵兆

肢體麻木的確是腦中風的症狀之一,但腦中風造成的感覺異常範圍,通常爲單側的上、下肢,甚至同側的軀幹都同時感到麻木,極少只有肢體某一塊區域麻木的情形。

常見的肢體末端(如指尖)麻木,通常是因周邊神經病變或血液循環不好所引起,與中風無關。

3.疑似中風時,放血有效嗎?

別相信網路謠傳,拿針扎中風病人的指尖、耳垂放血,因爲一般人無法判斷到底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萬一出血性中風還放血,症狀會更嚴重,且延誤治療。

新光醫院神經科科主任連立明解釋,「放血是利用疼痛刺激的原理,讓血壓升高,如果病人本來就出血,放血刺激後血壓升高,情況會變更糟。」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也遇過放完血才就醫的病人,十隻手指頭全包紮着紗布,他看了差點沒暈倒,「你光是放血就花了多少時間?」這不僅可能錯過黃金3小時的治療時間,甚至加重日後的失能程度。

4.中風後會不會再次中風?

只要中風過一次,未來每年再中風的機率約2∼3%,風險是一般正常人的9倍。連立明比喻,如同無法結業補習班,中風病人必須定期回診,一輩子服用抗血栓及控制中風危險因子的藥物,並改變飲食習慣、生活形態,才能降低二次中風的機會。

輔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林子淦解釋,治療腦中風的所有努力都在預防第二度中風,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已無能爲力。因此,審慎預防第一次中風,纔是防止二次中風最好的方法。

5.藥可以少吃一點嗎?

中風病人每天得服的藥可用一大把形容,有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降血壓、降膽固醇等,胃不好還得加胃藥,尤其老人家常加上其他疾病的藥物,若有不舒服或副作用,應立即與醫師討論,找到最恰當、最少的藥物。

6.何時要開始復健?

如果病情穩定,中風後第二天就可以開始復健,包括在復健科及在病房可進行的復健內容,積極掌握6個月內的復健黃金期。

7.爲何中風病人脾氣壞?

約有90%中風病人的脾氣會變壞。林子淦解釋,因爲中風可能影響肢體及語言功能,當病人想做的事情做不到、想說的話講不清楚,一急之下脾氣就出來了。

因此,病人及家屬都要有心理準備,雙方要有比往常更多的耐心,否則,不僅家人間關係緊張,也可能降低病人後續復健治療的成效。

8.小中風需要擔心嗎?

有3種狀況都可稱爲「小中風」,一種是沒有症狀的中風;一種是症狀很輕微、輕微到被自己忽略的中風;另一種則是「短暫性腦缺血」。

小中風的症狀持續時間雖短,但可能使部分腦細胞供血受阻而壞死,造成腦部的部分功能永久損傷。這種傷害有時很細微、不明顯,患者本身可能不會察覺,必須經過影像檢查才能確定。

小中風發作後,如果不趕緊接受診療,很可能會增加腦中風、心臟病甚至死亡的風險。尤其在小中風發作後第1個月到第1年內,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很高。根據統計,10%小中風病人會在1年內發生嚴重腦中風,30%病人會在5年內發生嚴重腦中風。

醫師建議,不管小中風症狀持續多久,都應該立刻掛急診,並留院一、兩天觀察和治療,以預防小中風復發或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最瞭解中風的優秀醫師,自己也在40歲中風!他靠這套計劃 10天后就回到醫院看診

女星奧斯卡影后後隔年中風 她靠「固執的心」...復健4年後重返舞臺

太油小心中風! 5個飲食改變讓血管更Q彈

他不煙不酒又沒三高...卻被診斷出中風前兆 中醫師勸:別「硬撐」

喝水可輕鬆甩肉、防中風 但時間要挑對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