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勾踐復國──未酬邦國中興之78(朱偉嶽)

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春秋吳越兩國四寶劍,圖爲越王勾踐劍,在燈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上面的紋飾和銘文,其劍鋒犀利,至今仍可輕鬆吹毛斷髮。(圖:中新社)

這裡要概說一下吳國和越國之間的故事。春秋時期吳越兩個諸侯王國,都在長江下游一帶。在那個時代相互征戰想打倒對方,是很正常的事。

吳國第25任國王闔閭,就是前文提到過楚、吳兩王國舟師交戰中,吳國舟師統帥公子光。這位公子光在楚國伍子胥歸付協助下,做了國王,就是吳王闔閭。闔閭19年(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允常是勾踐的父親,勾踐繼承了王位。闔閭聞訊允常病死後,擬即趁機興師攻越,越國軍民痛恨吳國乘人之危,同仇敵愾,雙方戰於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

勾踐初登王位即遇此鉅變,乃在檇李之戰中徵集勇士,以偷襲戰術攻擊吳軍,吳軍統師闔閭中箭,後傷重不治而死於歸途,死前囑接位的兒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勾踐就成了夫差的殺父仇人,這兩個王國的關係,豈能平靜。

越王勾踐3年(公元前494年),懷着爲父報仇悲情的夫差,率吳軍大敗勾踐於夫椒(今江蘇蘇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越王勾踐戰敗,被迫向吳王夫差求和。按照先秦史書《左傳》以及《國語》的說法,勾踐被擊敗後迅速派人去到夫差那裡求和,表示願意屈膝稱臣,同時獻上了許多美女包含西施、珍寶和土地作爲求和條件。吳王夫差不顧賢臣伍子胥的勸阻,反倒聽信收了賄賂的饞臣太宰伯噽之意見,接受了勾踐求和。

這說法傳到較後時期的《韓非子》、《吳越春秋》、《說苑》等秦漢典籍中,更詳細的說勾踐帶着夫人和大臣范蠡等到吳國服苦役。勾踐夜則給前吳王闔閭守墳,日則給夫差餵馬,還給夫差脫鞋,服侍夫差上廁所;夫差生病,勾踐觀其糞便察看病情等,勾踐的恭敬馴服,令夫差十分感動,3年期滿,夫差遂釋放勾踐等君臣回國。回國後的勾踐,如何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等,在古代典籍確有出現此一記載,後來司馬遷博採古籍編纂《史記》時,採納此說,就有了我們今天衆所周知勾踐的復國故事。

勾踐回國以後,想要勵精圖治,號召國民同胞,加強建設,增加生產,充實國防以圖生存,是合乎情理的事情,故吳國和越國相互爭戰,都想要消滅對方,也是歷史上確實的存在,至於其中細節是否一如故事所述,就有此一說視之罷。吳越的爭雄,最後是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滅了吳國。吳、越之爭,事實上不僅是吳、越兩國之間的爭鬥,還牽涉到當年華夏中國的其他王國,如前文曾提及的楚國和齊國。這些都是華夏中國周朝時分封或自封的王國。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又分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256年)。

西周指中國歷史上週平王東遷之前的周朝,共經歷11代12王,約歷經276年,西周國都在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周是自周平王東遷以後的周朝,國都爲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周傳25王,前後515年。這東周時期是華夏中國的社會制度劇烈轉變的時代,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爲標誌。鐵器的廣泛使用提高了農工業生產能力,也使武器更精良充裕。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200多年,歷史上稱爲「春秋時代」(公元前770~403年),簡稱春秋;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的權威地位逐漸消亡,其過程亦持續了200多年,稱爲「戰國時代」(公元前403~221年),簡稱戰國。吳國和越國,是春秋晚期在邊緣地帶崛起的自封王國。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