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亂世從知骨肉親──怒潮老兵陳耀宗的故事之4(曾建元)

蔣介石(左)、柯遠芬(右)。(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民國38年5月中旬南城陷落,幸胡璉將部隊轉移贛南,得以重整軍容。15日,省主席張軫投降共產黨,全省淪陷。5月1日就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的閻錫山,率中央政府由南京遷至廣州,並命胡璉恢復第12兵團。兵團以作戰爲主要任務,未如編練司令部還須承擔訓練的業務,因而軍官、士官兩個訓練總隊必須裁撤,胡璉幾經請求准予改設幹部訓練班。軍官訓練總隊乃改爲幹部訓練班,並設立學生軍,第1大隊爲湖北、河南各省學生,第2大隊爲江西本地學生。

胡璉有意於閩、粵、贛邊區建立基地,實施黨政軍民聯合作戰,遂指定贛北師管區司令唐三山與李德廉將學生軍改爲閩、粵、贛邊區軍事政治幹部學校,代號怒潮學校,由唐三山出任校長,範任爲黨代表,李德廉初任總教官再改任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對外正式招考學生。怒潮招生公告將送學生往臺灣受訓6個月,受訓完畢回至中國大陸即可升爲少尉。消息傳開,打動了各地流亡學生的心底,當中也包括了遠在湖北中原臨中而放假回家的陳耀宗。

陳耀宗想到父親是同意他當兵的,而胡璉早在抗戰時期即英名遠播,先前與解放軍周旋於中原,也令陳耀宗孺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此次聽聞胡璉招兵買馬,讓亟欲離開貧困家鄉、一心向往出外闖蕩的陳耀宗十分心動,便興沖沖和陳明燦兄弟結伴同行前往江西,雖然家人只知道他要離開家鄉回學校去,而不知道他實際上是要去當兵的。陳耀宗總算趕上6月11日設立於瑞金縣立中學的怒潮學校入學考試,考試科目是一篇作文,15日放榜,陳耀宗幸運地通過了筆試和口試,正式成爲怒潮學校的學生。

16日,怒潮學校開學,學生分作3個大隊,第1大隊主要以河南省西平、中原、嵩雲、豫華等中學的流亡學生組成,第2大隊以江西本地的學生爲主,其餘則爲第3大隊,多爲廣東梅縣、福建上杭縣等地區學生,另有女生區隊。陳耀宗是河南人,也就被編入學生第1大隊,和他中原臨中的同學,沒想到竟能在此地重逢。陳耀宗則設法請姪女轉告父親說他當兵去了。

閩粵邊區各縣於5月中起陸續淪陷,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兼閩粵贛邊區剿匪總指揮吳奇偉、廣東省第九區(梅州)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李潔之等於5月14日發表〈我們的宣言〉,投向共產黨,是爲粵東起義,區域內各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相繼成立,22日,福建省第七區(閩西)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練惕生與前任李漢衝亦宣佈易幟,舉前寧化縣長傅伯翠爲中國人民解放軍閩西起義行動委員會(閩西義勇軍臨時行動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國軍被圍困贛南,據守閩粵贛邊區打游擊的機會全然消失。爲此,陳誠命第12兵團第18軍第11師劉鼎漢部由臺灣省基隆港海運,於6月15日登陸廣東省汕頭港,以圖打通揭陽豐順公路,迎接江西國軍各部向潮汕、臺灣撤退。

胡璉得令,乃決定將第12兵團分成兩路突圍,其時雖閻錫山命令兵團反攻省會南昌,但胡璉與蔣中正有所默契,準備保衛臺灣,他說:「有12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就有中華民國」,乃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佯稱奉國防部令反攻南昌,實則調軍轉向,胡璉兵團第一路由第18軍高魁元部入閩西,佯稱退兵瑞金整補,以長汀設局誘敵深入,7月7日,所部第118師李樹蘭部在長汀圍殲閩西義勇軍副司令員林志光部,次日第18軍第14師羅錫疇部乘勝追擊,連下上杭、武平、永定,第18軍主力則挺進廣東大埔、蕉嶺而至梅縣。

第二路由第67軍劉廉一部入粵東,由會昌越筠門嶺破平遠及梅縣、豐順,第67師何世統部在平遠設局,佯稱退兵會昌,使敵軍鬆懈,而於7月8日將平遠解放軍練惕生所部饒玉山部一舉擊潰,第18師尹俊部則組突擊隊着解放軍服騎自行車不戰直入梅縣政府,梅縣政府以爲是解放軍而不疑有他,第52團孫竹筠部隨後支援,不戰而智取拿下梅縣。兩路與胡璉會師豐順告捷,是爲閩西粵東掃蕩之戰。

胡璉報請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嶽派任兵團副司令官柯遠芬出任廣東省第九區行政專員兼梅縣縣長,繼續平定興寧、五華、蕉嶺各縣。蓋智取梅縣,平定鄰近各縣,乃皆出自柯遠芬的奇計,胡璉兵團乃據有粵東梅州地區,有大庾嶺爲後盾,可確保贛州,並擬以龍南、虔南、定南三南地區爲後方,掩護粵北大軍集中。胡璉移軍越筠門嶺,北望江西,不免心中悽然,乃自吟詩一首曰:「河山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國危愈覺江山美,亂世從知骨肉親」。

(作者爲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暨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臺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

【未完待續,曾建元專欄每週五刊出】

訪問:曾建元、王淳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