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少數族羣成關鍵選票(楊方儒)

港星杜汶澤取得身分證後將首度在臺灣投下神聖的一票,近年港人大批移民來臺、外籍配偶與歸化的新住民等少數族羣,其投票傾向將左右選情。(圖/中時資料照片)

藍綠板塊與世代差異,在總統大選倒數計時,且最終勝負差距僅個位數百分比,藍綠白各陣營必須要思考的是,如何爭取「少數族羣」的認同與支持。

港星杜汶澤取得身分證後將首度在臺灣投下神聖的一票,是近年港人大批移民來臺的例子。至於外籍配偶與歸化的新住民人數近59萬人,其中擁有投票權的達30萬人,如果再加上父親與母親其中之一爲外國籍的45萬名「新臺灣之子」,新住民及新二代整體人數則超過百萬。

20至24歲的102.8萬名首投族,以及常被略過的58萬名原住民,5%的非異性戀族羣,還有花東與離島人口板塊的變化,如今都可能對於最終勝出的總統得票數,創造關鍵少數的影響力。

然而,不論誰執政與在野,藍綠白黃對於少數族羣的政策支持與議題關注,永遠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提名代表新住民的不分區立委與原住民立委,一直也都只是紅花旁的綠葉。傳統媒體與陸軍組織,也確實很難挖掘出少數族羣的政治偏好與動員。

總是沒有聲音的新住民與原住民,還有遊離難捉摸的首投票,確實都考倒了操盤的幕僚們。關鍵在於,當藍綠白對於少數族羣都拿不出政策論述與施政成績單時,確實只能模糊帶過成了「三不管」。

過去三次的政黨輪替,少數族羣確實都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且臺灣政壇的血統派系與年功序列,都造成年輕人與少數族羣,不易誕生政治明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非裔旋風,以及39歲就當選法國總統的馬克宏,確實不是臺灣政治的日常。

當然,來臺港人與同志族羣挺綠,離島與偏鄉結構挺藍,新臺灣之子也跟着同儕挺柯,也仍然有既定的政黨輪廓。

大衆與主流媒體,確實已經難以拉攏少數族羣,社羣空戰如何有效觸及,以及地推活動雙管齊下,看起來是能夠創造好感的做法,但要如何提升實際投票的轉化率,實在也不容易。

北高分別剛落幕的同志大遊行,難以掌握性平話語權的侯跟柯,都選擇不出席。至於在金門沒有優勢的賴清德,則是靜靜看着泛藍在八二三砲戰紀念日互搶麥克風倡議和平,賴蕭合體迄今也還沒有把離島擺上主力戰線。

蔡英文在2020年以青年票大勝,韓國瑜在2018年喚醒「北漂」年輕人在高雄勝選,都是分衆訴求制勝的例證!畢竟在藍綠結構與棄保效應越來越清晰分明的當下,最終如何能夠讓本來不想投票的少數族羣,願意投給你一票,而讓對手少了一票,就是勝選關鍵了。

(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