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科技企業 會獲得投資人的青睞

衛星發射、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安防……5月26日下午,在“南京金魚嘴每日路演首場活動暨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場”活動中,參與路演的前沿科技項目令人眼花繚亂,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這些項目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息息相關。

企業持續創新能力是最關鍵的考察維度

“創新是最好的進攻,是企業對市場變化的主動響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企業長期發展的‘護城河’。”主題演講中,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說道。

帶領團隊每年看近8000家企業的經歷,讓應文祿做出判斷,“模式類創新創業投資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但科技類創新如火如荼,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還得靠自己。”

硬科技企業如何才能生存並勝出?應文祿給出的第一個秘籍是創新。“對企業持續創新能力的考量,是我們考察一家科技型企業時最重要的維度。”他說,毅達資本做項目盡調時,逐步形成了“科技十問”的標準,更重點關注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的研發投入比、創始團隊的科技DNA、企業是否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等。

如今,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保障關鍵產業鏈的安全,補鏈強鏈,提升我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成爲社會共識。

“如果說創新是最好的進攻,‘國產替代’就是最重要的防守。”應文祿建議,龍頭企業應當儘快完成產業鏈的國產化替代,在供應鏈安全前提下,向產業高端延伸。而廣大中小企業要積極向龍頭企業靠攏,主動融入更強大的供應鏈中。

這與國中創投管理合夥人賈巍的觀點不謀而合,“電子信息硬件領域,創業企業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可以先進入大廠的供應鏈,配合這些龍頭企業做一些小的專的領域的攻關,在細分領域鑽研,雖然有時對方要求會高一些,但經過這樣的歷練會有所成長,以後可以再圖謀更大的發展。”賈巍說。

投資人也很看重技術成熟度和團隊人員素養

對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如何才能吸引資本的關注?多位創投企業高管表示,除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業者及其團隊的素養,也決定了資本是否願意助其一臂之力。

賈巍就尤爲看重人的價值,“現在中國很多創業者出自名校,從學習到創業都很強,融資能力也不錯,是高分高能,這體現了中國創業者整體能力的提高。”賈巍說。

聯想創投執行董事顧正斌提供了更多投資“賽手”的方法論,“科技人才和創業人才本質上是兩種人,怎麼選創業人才,我們需要用技術和人力資源定調。”

顧正斌說,技術定調主要看創業團隊技術的成熟度,如果還只是停留在論文階段的技術就不行,要把技術變成產品才行。

而對人的評價,則更復雜多元,“你讀的書、做的事、跟誰在一起、你受到的對待,就決定了你今天的成就。創業人才需要懂行業,能把產業鏈的圖勾畫出來,知道上下游都是哪些人在幹。”顧正斌舉了個例子,如果要做一隻話筒,創業者需要知道它共有多少零部件,其中最貴的零部件製造企業前5名是哪幾家,將來優化的空間在哪裡?

“但這也只是迭代型、優化型的創業人才,顛覆性的創業者往往非常難選,從0到1的創業很難,這個時候人是最重要的。”顧正斌說。

創業需要兼顧科技理想與市場期待

對於科技企業創業者來說,如何兼顧科技理想與市場期待,是不小的挑戰。

應文祿記得,深圳科技局曾經做過一項調研,深圳科技公司97%都是通過需求導向模式來開展創新。“深圳成功的技術公司大多都是先根據市場需求,做一個適合市場的產品讓企業生存下去,然後通過產學研合作,選擇合適的技術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品質。科技公司的成長路徑傳統意義上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不一樣。”應文祿說。

市場是檢驗產品品質試金石。應文祿認爲,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和深科技,最後都必須迴歸商業本質,看這種科技能否投入產業應用。所以投資時,他們不僅關心企業的核心技術,更關注企業的技術能否成功實現應用,關心企業產品的應用端客戶結構,關心這家企業的客戶質量,看企業的朋友圈是不是行業裡的頭部企業。

“當然,重視技術市場應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基礎學科研究。”應文祿話鋒一轉,“中國各級政府、高校科研單位也應和企業協同開展合作,在基礎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方面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