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招走了清北名師?

教培機構正成爲吸納畢業生的主要行業之一。目前,在求職的應屆畢業生中,以清北爲首的名校畢業生也成爲了各家教培機構爭搶的對象。據黑板洞察研究院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清北畢業生簽約教育單位行業(包括中小學公立學校民辦學校、高等教育單位和教育培訓機構)的人數正在逐年走高。一方面,清北名師的“學霸光環能給機構的營銷獲客帶來益處;另一方面,教培機構動輒開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高薪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清北畢業生進入教培行業。據調查,目前包括學而思、猿輔導、有道等在內的多家機構都打起了名師戰,而清北名師們又真正去了哪?吸引他們的除了高薪,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因素

北京大學此前發佈的《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北京大學與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的學生共有2822人,去往教育單位行業的畢業生佔比爲23.03%,排在各行業之首。此外,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簽約教育行業單位的人數爲316人,在籤三方就業畢業生單位行業分佈中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清北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不少,但真正進入教培機構的人數並不多。更多立志從事教育行業的清北畢業生首選仍是公立校和高等教育單位。黑板洞察曾在此前統計了2017-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簽約各教育單位的具體數據,儘管從總體來看,畢業生在教培機構或民辦校就業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但三年下來,總計也只有50人,每年佔籤三方就業總人數的比例不足3%。

而在多家教培機構官方網站上,清北名師都成爲重點宣傳課程賣點之一,有線上教育機構在首頁打出“200+清北哈畢業主講”的標籤。北京商報記者點開多家教培機構的官方網站發現,首頁展示的教師,其學歷背景往往都顯示畢業於清北名校。

實際上,在整個985、211的院校目錄中看,多數畢業生並不會將教培機構作爲求職的首選。多位就讀於一流名校的學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求職時他們更看重未來的職業發展和行業積累,即使是立志從業於教育行業的學生,大部分也會優先考慮中小學公立學校、高校等單位,“穩定帶編制”是最吸引他們的因素之一。

相比高等院校能提供科研機會、公立學校能提供穩定編制這些優勢,教培機構在爭奪名校名師時,往往會用高薪來增強自身吸引力。目前就職於某知名教培機構的HR王靜化名)告訴記者,今年在校招過程中,入職公司的名校生還是佔到了相當重的比例,清北畢業生和海外名校畢業生也不少。“開給他們的具體薪資不能透露,但已經高於大部分行業能開給應屆生崗位工資,而且公司還會提供各種吸納人才的福利政策。”

北京商報記者經過統計發現,在校招過程中,各家教培機構都開出了極具誘惑力薪水。具體來看,本站有道在2021屆校招專門開設了清北宣講專場,承諾K12主講老師的首年保底工資能達到40萬-100萬元;猿輔導也給畢業生開出首年保底35萬-50萬元的薪資。另一家字節跳動旗下的K12教育機構清北網校則是曾直接開出200萬元的年薪招聘中小學網課老師,並表示清華、北大畢業生優先。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2020年讓在線教育按下加速鍵,用戶的增多勢必需要業務的快速擴張,在跑馬圈地過程中,師資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各家機構紛紛打起名師戰,用名師效應實現用戶增長。而在打造名師的過程中,機構往往只能通過在業內“挖人”,或者直接將名校生培養成自己的名師兩種方式來提升自身的師資優勢。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長們看重清北名校畢業生的‘學霸光環’,一個清北名校畢業生就是機構的‘活招牌’”。但學霸到名師,這中間的進階路徑還很漫長。

更需“名師”還是“明師

機構的名師戰爲何硝煙四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機構傾向於將比較好的學校生源作爲自己的師資,主要是看中了這類學生較高的基本素養,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看,這些機構爲學生提供就業渠道的同時,也能爲學生提供一些相關培訓。

同時,儲朝暉指出,求職名校生要首先從自身情況去進行職業規劃,不能過於功利化,只做培訓並不是完整教育,求職時還需理性考慮,多從未來的職業發展去考慮。“機構對名師的宣傳肯定是有些名實不副的。‘清北名師’和‘清北畢業生’不能畫等號,在宣傳上,機構還需要從實際出發。從家長的角度看,家長要謹慎,提高鑑別能力,區分各類機構間的差別,再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指明燈智庫創始人呂森林看來,名師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樣的稀缺資源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批量增長的。“優秀教師教學體系、教學態度和教學技巧方法,這些風格的養成需要多年的積累。”此外,呂森林表示,“大家說到名師,一般都是比較有名氣的老師,我認爲好的老師應該叫做‘明師’,這個‘明’是光明的‘明’,這樣的‘明師’能夠講課講得非常好,讓學生清晰明瞭地理解。老師應該往這個方向去培養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