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換電動車僅2間車廠符合 詹為元籲開放更多選擇

臺北市電動公車數去年申請汰換成功僅22輛。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目標在2030年達到公車全面電動化,不過,臺北市議員詹爲元點出,現行公車業者能申請汰換補助的僅有2家車輛製造業者符合,選擇少,業者多觀望,影響進程。臺北市交通局表示,北市目前有19%電動車營運上路,多次向中央反映,盼能開放第3家電動車廠以納入補助的選項。

詹爲元表示,目前北市現有的電動公車都是2023年前申請補助汰換,因2023年之後,中央針對電動公車補助的車輛,需要符合交通部電動大客車推動計劃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僅有成運汽車製造公司、華德動能科技公司兩家符合資格。

詹爲元說,臺北市各家業者電動公車廠牌現況的統計,符合現況補助條件的車輛數佔38.32%,其餘皆爲其他廠牌的車輛。而且2023年以前,補助計劃分爲一般型與示範型補助,所以當時業者還有一般型補助可以申請,選擇多樣,業者投入車輛汰換意願還算高。

他認爲,數據顯見,業者購入其它車廠數量不算少數,政府不能因要推動國產化目標而忽略掉業者需求,北市爲全國最多公車營運的縣市,然而,電動車廠少,業者慢慢等的結果就是拖慢了全面電動車的目標。

臺北市交通局公運處綜規科長劉國着表示,北市電動車從2018年至2023年之間共有650輛,車輛數約佔總車隊的19%,爲全國最多,不過,現行交通部針對電動車輛業者資格審查,選擇過少,公車業者多持續觀望,像是去年覈定的僅有22輛,汰換進度確實受影響。

他說,雖然交通部公路局今年修改補助規定,雖然申請時不受限制,但是請領款項仍要符合作業要點的車廠,因此,北市多次行文中央,盼儘速加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以儘早提供第3家以上的合格車輛製造業者及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