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開幕 推廣舊材再利用

臺南政府文資建材銀行」,16日正式開幕。(圖/市府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爲妥善利用舊材料、增進文資保存效益,臺南市政府選定蕭壠文化園區旁的紅樓建築及其周邊成立「文資建材銀行」,作爲建材收受營運管理中心,16日正式開幕,市長賴清德指出,不只是環保永續,文化也永續,結合低碳城市理念,讓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成爲全國文化發展的指標。

開幕典禮子龍國小太鼓陣揭開序幕,賴清德市長、民意代表及各界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期許未來相關單位在進行文化資產老屋修復時,可先至建材銀行了解是否有合適的舊材可使用;修復完成後所剩餘之舊材,亦可捐贈給建材銀行,讓建材銀行發揮最大效益。

賴清德市長說明成立文資建材銀行的意義,第一,展現臺灣惜物的理念,可以再利用的材料不應該丟棄、浪費;第二,舊材再利用結合「低碳城市」的都市發展目標;第三就是永續,不只環境要永續,文化也要永續。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臺南市議會的幫助與支持,以及卓建光建築師營造公司等單位協助修復,產官學研共同合作,讓文資建材銀行圓滿成功。而文資建材銀行就像一般商業銀行,要有人來存款、提款才能成功經營,期望臺灣各界有需要的人踊躍使用。

賴清德表示,臺南市有責任和使命來完成臺灣文化首都的目標,讓每個人來到臺南就能瞭解臺灣,使臺南市民感到光榮,讓臺灣人產生認同,這樣臺灣纔有可能團結。也只有臺南市有這個條件成爲文化首都,因爲臺南擁有臺灣最多的古蹟、歷史建築、老屋,許多宗教開基都是在臺南,豐富的文化資產是其他縣市無法相比,未來大家持續爲文化首都的目標打拚,向社會各界展現臺南的決心。

賴清德進一步說明,目前臺南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也在進行中,結合光榮國小,打造一個化石館文化園區,將成爲臺灣第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化石陳列館館藏長毛象金絲猴、早阪犀牛化石,及距今2、3萬年前人頭蓋骨化石;另,臺灣史前博物館南科分館也將成立,在開發建設臺南科學園區的時候,發掘距離今約5、6年前大坌坑時代的考古遺址,發現當時先人吃的小米寵物狗,歡迎民衆到訪參觀

文化局葉澤山局長表示,臺南市歷史建築衆多,在賴市長任內投入超過20億元進行古蹟修復。在修復過程中,發現有許多建築舊材可保存再利用,未來任何一個古蹟要修復時可以提供做使用,而發想文資建材銀行,讓老構建的生命可以延續,也透過文資建材銀行培育專業人才,進行文化資產研究與修復。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張仁吉副局長表示,臺南市是全臺灣古蹟、歷史建築最多的城市,多年來臺南市政府對於文化資產修復、保存及活化再利用,不遺餘力,樹立全國典範,也代表文化部感謝臺南市政府的努力。

會中由南應大陳嘉基副教授代表捐贈鬥,鬥是漢文化建築中將屋頂重量經斗栱傳遞到立柱,承上傳下,象徵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傳承再利用、生生不息的意涵

市府指出,每週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將有專人在現場爲通報及申請舊材之民衆服務,民衆可透過電話、傳真通報申請;另外亦有網路資訊平臺提供與建材銀行有關的相關資訊及案例,進而讓民衆進一步瞭解舊材再利用的各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