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天府之國 印象成都(下)

成都人民從容熱情

導遊說成都有三多:人多、車多、茶館多;我倒覺得三多其實就是一多:車之所以多、茶館之所以多,都是因爲人多。成都常住人口約一千四百餘萬,然而由於地域面積廣闊、人口密度低於許多沿海城市,所以人數儘管多、卻並不使人感到侷促。導遊特別強調:所謂的「人」多,尤指「閒人」而言;譬如趕上班的人們或者送外賣的小哥,即使面臨時間壓力,騎着小黃車在人行道上穿梭的他們仍然不疾不徐。

的確,由北京倏忽飛到成都的我也感受到川民的從容:橫越馬路的時候,左右兩側的來車同樣都不會撞到我身上來,但卻明顯地感受到北京來車疾駛瞬停與成都來車緩行而至的差異。我想,生活步調的悠然也是成都人多而不擁擠的原因之一。

成都人熱情而不至過於激情。在蓉城享用第一頓晚餐的時候,我們這一桌請服務員小妹幫忙拍照,他二話不說,立即滿口應承並接過手機去。連拍了好幾張完,又親切地告訴我們接下來還有幾道菜,讓我們慢慢吃、不着急。「小妹」,音「蕭美兒」,是當地人對年輕女性的稱呼,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女性,只要對方的年紀小於你,你都可以叫他一聲「小妹」。另外,青城山的特產之一是核桃酥,製作過程之一是以大木槌重擊;親眼目睹二位師傅穿着鮮黃色如少林僧般的「制服」輪流捶打新鮮現做的核桃酥,並且一邊搥打還一邊唸誦着富有節奏韻律的詞曲小調,使大夥登山的腳步也不自覺地輕快起來。因此,就算幾個四川人以方言對話起來好像是在吵架,我也寧願相信這是他們流露的熱情,而不至於激動得只待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文化多元同中有異

巴蜀文化之多元,同中有異、既不同又相同,耐人尋味。青城山「打造」核桃酥的景象令人難忘;可是到了黃龍溪古鎮,他們的核桃酥師傅就不是「同心協力」,而是「單打獨鬥」了,而且也沒有響噹噹的口號和響亮亮的廣告。還有三大炮,其實就是裹了花生粉又粘黑糖醬的麻糬,但由於其製作過程必經三下重摔——這幾乎是最關鍵的步驟——而發出「磞、砰、嗙」的響聲,所以就有了「三大炮」這麼浮誇的名字。

三大炮在錦裡的時候就只有「磞、砰、嗙」三大摔;然而到了寬窄巷子,這兒的師傅在狠狠地摔那團糯米之前,還會奮力地將之甩上天,然後像棒球選手一樣精準地接住它。

飲食多辣花椒除溼

不但小吃點心,每日飲食也蘊含多元的文化。其實,川菜不只酸辣,還有麻辣、魚香、陳皮、糖醋、薑汁……等多種口味。而且川菜嚴格來說並不「辣」,而是「麻」:川菜原本使用的椒是產自本土的「花椒」,而非「辣椒」;花椒麻而不辣,辣椒辣而不麻。辣椒原本是南美洲的作物,明末傳入中國,爾後成爲川菜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然而此前的千餘年,花椒一直是主要的辛香料。而蜀地飲食之所以多辣,與其地理環境有關。

四川爲盆地地形,來自印度洋的水氣積聚於此不易散去,使此地長年陰雨潮溼,人口也多患風溼——患者多到風溼在四川已不算疾病;而花椒正有除溼、止痛的效用。怪不得當我看到成都火鍋的麻辣湯底時,一瞬間竟然有種「辣椒和花椒不需要成本」的錯覺。

富而教之締造文明

川蜀固然擁有適宜人居的自然環境,從而支撐得起文明的發展;但是,四川盆地並不得天獨厚,世界上其他地方、甚至中國其他地域也不乏適宜人居的地理條件,單單坐擁能夠發展聚落的地形、氣候等有利條件,就能夠締造「天府之國」嗎?答案肯定不那麼簡單。至少,我想有兩個關鍵;孔子對冉有的教導適足以言之: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論語.子路》)

孔子周遊到了衛國,爲衛國人丁之興旺而讚歎。但這並不是最好的狀態;孔子認爲:比人丁興旺更好的狀態是興旺而富足。然而,到了這個境界依然不夠,好還要更好:那就是教育他們。孔子的理想是使衆多的百姓在經濟上不虞匱乏,並且更進一步有文化的素養。

文化的前提是經濟;而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也需要文化來陶冶性情素質——否則,有錢而沒水準,豈不成土豪了!

四川固然人口繁盛,但若沒有李冰父子修造都江堰,恐怕成都平原也無法那麼富庶;即便有了都江堰而富足,可是,如果不是文翁推行教化,以官方的力量推動文教,恐怕後來的文風、文化、文明也未必如此出色。「富而教之」不但是古人「治民」的理念、更是「養民」的理想,而且至今仍然足以借鑑。(全文完)

(風流/臺灣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