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讀劇研習營」 偏鄉小學生演繹經典

建功國小天地沙鷗」的演出。(圖/文化部,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自上次與臺南女中、家齊女中兩所中學合作,演出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之後,今年上半年先與三所偏鄉國小聯繫,以「讀劇」爲核心,將教學現場延伸至國立臺灣文學館,透過讀劇語言表情肢體的呈現,試圖讓學生們更瞭解文學作品

臺灣文學館在11日下午舉辦「鄉間・文學・讀響館校合作記者會,並由建功國小與北門國小帶來兩場相當生動的讀劇演出。國立臺灣文學館蕭淑貞副館長、建功國小王婉婷校長、北門國小呂宗憲校長、松林國小黃鈺婷組長、崑山科技大學吳思僾老師、國立臺灣文學館故事志工都出席此次活動,蕭淑貞副館長期盼此計劃能夠把文學種子帶到偏鄉,達成文學向下紮根願景,王婉婷校長則向大家介紹建功國小位於七股,是黑面琵鷺的故鄉,因此5月22日該校的「黑麪舞者」即將完整呈現改編自〈天地一沙鷗〉的演出,將融合在地與海洋的元素

北門國小呂宗憲校長也誠摯邀請大家6月25日到臺文館欣賞改編自黃崇雄老師《一隻鳥仔哮啾啾》電影原着的「北門嶼鹽之未」作品,描述50年代臺灣沿海產鹽地區,因飲用的地下水含砷量過高,而自來水又不普遍的情況下,導致居民飽受烏腳病之苦的故事。

▼北門國小和建功國小的小學生們。

本次計劃共二個系列,系列一「通往文學舞臺的鄉間小路:國立臺灣文學館鄉國小讀劇推廣計劃」、系列二「戲說人聲.讀響文學」教師研習營,將針對不同對象重點推廣。

系列一、「通往文學舞臺的鄉間小路:國立臺灣文學館偏鄉國小讀劇推廣計劃」──提供更多的藝文管道,鼓勵偏鄉學童親近文學作品,以在地文化、藝術人文等元素,結合文學作家作品轉化成戲劇演出,藉此過程讓小學生對臺灣作家有進一步認識、建立閱讀習慣、認識臺灣文學多元性並減少城鄉落差。今年預計與臺南六所偏鄉小學進行合作,由臺文館館員宜昌帶領故事志工團隊到偏鄉國小進行課程,包含編劇選角排練等培訓課程規劃設計,以讀劇方式傳達文學內涵

上半年度與建功國小、北門國小、宅港國小合作推廣讀劇教學,並至臺文館表演,以此服務偏鄉地區學童課後學習與關懷,以文學在地生活爲主要概念,讓學童能跨越城鄉空間障礙,獲得充足的學習資訊應用及發表演出的機會等資源。

系列二、「戲說人聲.讀響文學」──讀劇是一種介於文字與演出之間的閱讀形式,啓發觀衆對於文學無限想像的風景。臺文館於5月12日、5月19日兩日辦理「戲說人聲.讀響文學」教師研習營。由吳思僾老師策劃,邀請聲樂家李浩麗、資深劇場演員邱書峰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等老師授課,從聲音表情、肢體運用各方面引導學員開發感官、演繹文本,協助學員將讀劇融入教學,以便運用於課堂指導學生透過閱讀經典劇本,提高對語言的敏感度,獲得學校知識系統外的文學與藝術滋養,滿足學子們心靈對話及展現自我的成就感。

「通往文學舞臺的鄉間小路:國立臺灣文學館偏鄉國小讀劇推廣計劃」演出地點爲臺文館2樓文學體驗室,場次如下:5月22日(日)下午2點至3點30分於建功國小,6月18日(六)下午2點至3點30分於宅港國小,6月25日(六)下午2點至3點30分於北門國小。

▼臺文館贈送臺灣兒童文學叢書給偏鄉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