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A應爲臺灣爭利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中斷已5年的「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可望在近期正式召開。這可視爲美方對臺灣開放萊豬進口的正面迴應,政府相關單位應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就我鋼鐵美高關稅,以及雙方防疫藥品、5G產業合作上爭取有利我方的條件。

TIFA主要是爲美國與其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對象國的協定機制。早在1995年臺美即已召開第1次會議,2016年美國川普政府與臺灣召開第10次會議後,由於美方對於臺灣懸而未決的議題進度不甚滿意;另外川普政府也將重點放在建構中國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協定上,以改善貿易逆差,臺美TIFA會議從此中斷。

臺灣在拜登新政府上任前,開放含瘦肉精美豬及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多少化解美方的壓力。雖然TIFA召開對美臺經貿關係有加分作用,但面對美國強大的經貿實力及可觀的談判能量,臺灣必須做好功課,才能爭取最大的經貿利益

過去TIFA會議通常是由美方就關切的經貿議題要求臺灣改善。參照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今年出版對臺灣貿易障礙的彙編,臺灣目前部分農產品的高關稅及關稅配額、少數工業產品的高關稅、政府採購的門檻限制、基因改造食品禁入校園、對金融電信事業的限制等項目,都有可能成爲美國在TIFA訴求的重點,臺灣應預先做好沙盤推演據理力爭

事實上,在TIFA會議中臺灣不應只處於防禦的角色,除了「讓利」之外,也應針對臺灣有益的項目,積極尋求「得利」。例如川普政府曾引用232條款,對全球進口的鋼鐵及鋁製品課徵額外關稅,之前已有多國經由談判而得到豁免,臺灣迄今仍無法豁免,此次應再力爭。

另外,美國目前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合作,臺灣半導體產業成爲美國積極拉攏的對象,但除了此種「強強合作」的模式之外,臺灣目前積極發展防疫藥品及設備綠能、5G和電動車等美國具有利基的項目,臺灣應由提升本身產業競爭力角度,擴大與美國合作。政府應將臺灣優勢項目轉換成有力的談判籌碼,才能爭取到更多利益。

臺美TIFA會議再次啓動,再加上美國國會要求建構「美臺自由貿易協定」的呼聲很高,因而再次燃起國人對「美臺貿易協定」的希望。不過美國總統拜登多次強調在美國整體競爭力恢復前,不會建構新的貿易協定,而且美國行政部門必須在啓動貿易協定談判90天前正式通知國會,並公佈未來協定涵蓋的範圍,所以美臺貿易協定短期內不易有所突破。

此外,美國與中國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執行項目將在年底到期,未來美國可能優先推動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定談判,美中經貿的互動也可能影響美臺貿易協定的發展。所以我們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利用TIFA,爲臺灣創造更多的經貿利益。(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