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一定是痔瘡?便秘女用塞劑治不好 竟罹潰瘍性結腸炎

▲血便一定是痔瘡?便秘女用塞劑治不好,竟是潰瘍腸炎。(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就讀研究所的25歲陳姓女同學原本容易便秘,但近半年來卻每天狂拉3~4次,並伴有下腹疼痛及血便,原以爲只是痔瘡出血,所以自購藥膏及塞劑但症狀仍不見改善。經門診直腸檢查發現,直腸部份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再經大腸鏡檢查確認爲「潰瘍性結腸炎」。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醫師沈希哲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屬於非特異性發炎性腸炎的一種,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男女比爲1:1.2,臺灣發生率雖低於歐美,但在大腸直腸科仍非少見,佔潰瘍性大腸炎中的20-55%,有10%的患者在5年內會逐漸向上延伸爲潰瘍性大腸炎。

▲結腸位置圖。(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沈希哲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爲大便習慣改變,特別是腹瀉較便秘常見、糞便帶血、頻便、大便解不乾淨的感覺等,因爲這些症狀不是特異性的,容易與克隆氏症僞膜性大腸炎等疾病混淆,在診斷時必須加以鑑別。部份病人腸道外表現,會併發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炎鞏膜炎,原發性硬化膽道發炎等問題,也必須注意。

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沈希哲指出,除了注意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之外,會先給予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如止瀉、抗發炎反應之塞劑、洗腸液皮質類固醇等,若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癌症病變則以外科手術治療。

最後,沈希哲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年輕人,因爲肛門出血的症狀常被誤以爲是痔瘡而容易被輕乎,加上飲食西化,常常不離油炸口味食物,熬夜生活習慣不佳等,腸道的問題就容易隨之而來,當出現頻便、腹瀉、便血的症狀時,應進一步找尋專科醫師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