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大陸一動作 中印邊境開戰情勢再次浮現

1962中印戰爭雖然解放軍人數現代化裝備較少,但作戰的經驗與後勤準備充份,作戰的意願也更強烈,最後以極懸殊的戰果大勝印軍。圖爲前往中印邊境作戰的解放軍。(圖/網路)

今年6月以來中印邊界衝突惡化,多次談判未能解決紛爭,各種與中印可能爆發戰爭的傳言不斷。回顧中印歷史上曾於1962年在邊境發生的戰爭,戰爭前的各種狀況與此次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領土問題上,北京有不得不強硬反擊的壓力,解放軍數月來往邊界運送大量武器裝備與物資戰事有一觸即發的態勢。

印度對中國大陸的領土野心由來已久,1951年解放軍進入西藏時,印軍便趁機入侵藏南地區(或稱達旺地區)。到了1959年達賴逃亡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印度更多方利用西藏情勢獲取政治利益並佔據領土。1961年開始,印軍多次越過實控線建立數十個據點,與陸方據點形成犬牙交錯的狀況,當時情勢與目前相當類似,此後雙方據點的衝突日趨嚴重。1962年當時中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毅多次前往印度談判無效,雙方不歡而散。毛澤東最後決定以動武解決問題聲稱要「教訓一下」態度極爲傲慢的印度。

1962年中印戰爭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右二)靠着美國與蘇聯的支持,對前來談判的周恩來態度極爲傲慢,加上依恃着人數較多的部隊,戰爭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大敗收場。(圖/網路)

中印雙方在經過數月的備戰後,國際情勢發生重大變化,美蘇在8月爆發古巴飛彈危機,兩個超級強權皆無暇干預中印領土紛爭。於是就在古巴危機的核戰陰影下,印度於10月12日對中國大陸發表宣戰檄文,20日戰事正式開打。

這場中印邊界戰爭分2階段,持續了一個月。陸方動員4萬人,印方則約有30萬人,部隊數量雖然懸殊,但當時解放軍剛打過韓戰,印度則尚未真正打過有組織的戰役;在裝備與後勤上,陸方相較印方更加充分。最後印方多場戰役大敗,死亡與被俘各約7千人,陸方則陣亡與負傷各約7百人,比例極爲懸殊,據稱當時參與戰事的西藏軍區司令張國華都表示戰果太令人意外,沒想到印軍如此不堪一擊。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多次戰役大敗,遭解放軍擊斃7千餘人,另有近7千人被俘。圖爲被俘印軍。 (圖/網路)

古巴飛彈危機於10月28解除後,中印戰爭一直打到11月21日,解放軍推進到原先主張的邊界線後即宣佈停火,並主動將部隊後撤。這種方式與1979年對越南戰爭非常相似,當時解放軍推進到距首都河內不遠處即快速後撤,而且這兩場戰都以「自衛反擊戰」爲名,戰略目標都是打擊、懲罰敵方,卻不佔據領土。

在1962年中印戰爭另有一事與目前情況相似,當年戰爭開打前印方傳出大陸因出現連續3年大饑荒,準備主動挑起對印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這也是印方當時佔據大陸領土卻又主動宣戰的藉口。而近期印度媒體也傳出類似消息,指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節約糧食,顯示大陸正面臨糧食危機,對印度發動戰爭正是爲轉移糧食短缺形成的政治危機,因此印度必須在邊境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

持續2個多月的中印邊境談判毫無結果,雙方數月來持續向邊境地區運送重型武器裝備,印度還配合美國在國內鼓動反中浪潮,作戰與輿論準備都很充足。大陸現下面臨南海島礁臺灣兩個有關領土問題的壓力,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沒有退讓空間,必須藉此在國際上展示其維護領土不惜開戰的決心。

兩國發起第2次邊界戰爭似乎難以避免,但開戰時機上還有兩個問題,一是戰事必須在入冬前解決,否則在3、4千公尺的高山上,作戰與後勤補給的難度都太高;另一個問題是印度疫情太嚴重,此時開戰政治變數太多,大陸則必須考慮不要在美國總統11月初的大選之前挑起國際事端。因此中印若要動武,最可能的日期是在11月3日美國大選之後到12月之前,否則就得拖到明年春天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