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韓戰70週年:影響臺灣命運卻鮮爲人知的真相

蔣中正韓戰開打後曾向美國提議派遣33000人的部隊朝鮮半島參加韓戰,遭到美方拒絕。圖爲麥克阿瑟訪臺。(圖/中國時報檔案照片)

韓戰爆發讓美國決定派第7艦隊(圖)巡弋臺海,阻止兩岸利用韓戰期間挑起臺海戰事。(圖/公開檔案)

今年是韓戰70週年,美、韓的紀念活動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相對顯得低調,做爲參戰一方的大陸則因與美國關係惡化高調宣揚。但是這場牽動美、蘇、中、南北韓、日本、英國與臺灣的戰事,初步決定了二次大戰之後的國際格局,是往後數十年冷戰的開端。70年來逐漸曝光的韓戰真相讓人怵目驚心,尤其是當時臺灣夾在國際局勢動盪中隨波逐流,驚險之處也令人捏把冷汗。

從已揭露的史料中得知,韓戰最初的起因蘇聯慫恿北韓向南韓進兵,因爲蘇聯與大陸簽訂旅順、大連歸還協定時,就失去了在太平洋不凍港,於是打算從朝鮮半島取得冬季對太平洋的通路史達林與金日成的計劃初期,毛澤東並不清楚,直到金日成到北京尋求支持時,毛雖不認同,也無法反對。北韓軍隊起先一路勢如破竹,不料被麥克阿瑟從仁川登陸切斷後援,戰局因此逆轉。仁川登陸一個多月後,金日成敗退至鴨綠江畔,不斷向毛澤東求援,但當時中共政治局內有不同意見,毛澤東也猶豫不決,最後還是史達林來電摧促,毛才於10月8日下令部隊越過鴨綠江參戰。

毛澤東對於是否參加韓戰一直猶豫未決,直到10月8日才下定決心,命部隊渡過鴨綠江參戰。(圖/新華網)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他的著作《大外交》裡指出,毛澤東當時認爲如果不在朝鮮半島阻擋美軍,很可能會被迫在中國大陸領土上與美國交戰。大陸戰史研究學者沈志華亦分析稱,毛參戰或許不是迫於史達林的壓力,而是有自己國家安全與主權的考量。其考量點在於,一旦金日成殘餘部隊退入東北戰火可能引入大陸境內,蘇聯就可能依據《中蘇同盟條約》派數十萬軍隊到東北協助中共作戰,如此一來,「請神容易送神難」,無論到時戰爭結果如何,都很難再讓蘇聯軍隊離開東北,因此最好的方式就如周恩來所說,如果都得打仗,「在門外打比較有利」。

抗美援朝志願軍前後共有240萬人參戰,死亡人數約20萬人。主要的物資武器裝備幾乎都是蘇聯提供。(圖/網路

美國參與韓戰主要是爲避免蘇聯勢力擴大,以免重蹈當時容忍希特勒入侵捷克、波蘭而導致世界大戰覆轍。只是當時美國的情報與政治判斷錯誤,認定中共不會參戰。約瑟夫.古爾登所着的《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一書中指出,如果仁川登陸後,打到38度線就停止,戰爭就不會擴大,中共也不會參戰。當時周恩來透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傳話,美國軍若越過38度線,中共「不會坐視」,但如果是南韓軍隊跨越38度線,中共不會有動作。美方中情局也據此認爲中共不會參戰,纔會對麥克阿瑟主張一路北進追擊金日成完全不加阻攔。

最早加入巡弋臺海任務的美國第七艦隊輕巡洋艦朱諾號。(圖/美國海軍)

韓戰之初,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7艦隊巡弋臺海,並與臺灣訂定協防條約,目的是避免韓戰期間中共攻打臺灣,讓美國難以首尾兼顧。但當時兩岸企圖心都很旺盛,想利用韓戰時機進行積極的行動。麥克阿瑟追擊金日成時,臺灣的蔣中正曾提議派33000人的部隊到朝鮮半島參戰,遭到美方拒絕,原因是美國不希望戰爭規模擴大,想把戰事框在有限度的代理戰爭之內。中共參加韓戰後,美國也擔憂蔣中正可能藉中共參加韓戰的情勢,主動對大陸沿用兵,美方因此警告臺灣,如果乘韓戰「反攻大陸」,巡弋臺海的第七艦隊將以武力阻止國軍渡海

中共參戰確定了親蘇抗美的立場,確立中共在共產國際陣營中的份量,並獲得蘇聯大量的軍事與技術資源,還在全世界打響名號,鞏固新政權的國際地位。只是韓戰結束後,美軍第7艦隊巡弋臺海卻也因此順理成章地延續下來,長期阻止了毛澤東的攻臺計劃。大陸後來檢討「抗美援朝」戰爭時,也認爲參戰時機不對,當時才建政不久,百廢待舉,西藏問題與臺灣問題都未解決,參加韓戰把整個國內議程打亂,代價極爲可觀。

大陸今年刻意高調紀念韓戰70週年,正是表態核心利益將不惜對美開戰。圖爲迎接回國的抗美援朝陣亡戰士遺骸安葬儀式。(圖/新華社)

以韓戰之後的半世紀的國際局勢變化觀之,即便美中在1979年建交,但是臺灣問題卻治絲益棼。美中建交的40多年來,大陸經濟發展至全球第二大規模,也沒有發展成美國可信賴的戰夥夥伴。近十幾年來,大陸各方面的發展引起美國戰略上的戒心,近兩年關係快速惡化,不只「脫鉤」之說甚囂塵上,雙方還箭拔弩張擺出不惜開戰的架勢。近日大陸高調紀念韓戰,目的就是要對美表態,當年落後的狀態下都敢主動開戰,現在更加兵強馬壯,爲核心利益絕對不惜一戰,尤其一再強調的就是臺灣問題。未來十數年可以預見,美中兩國的戰略對抗不會停止,臺灣處於雙方角力交叉點,勢必要付出不少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