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豬肉從哪來?食材登錄平臺報你知

教育部專案小組5日偕同高市府教育局長謝文斌等人前往高雄民族國小進行視察。(洪浩軒攝)

因應今年元旦起政府開放美國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教育部專案小組5日偕同高市府教育局長謝文斌等人前往高雄民族國小進行視察,檢驗相關食材標章、標示、驗收,以及食材平臺登錄等是否落實操作,盼藉由食材資訊透明化,讓師生家長更安心。

家長可以經由新開發的「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瞭解孩子們每天在校食用菜色及各項食材源頭,而民族國小5日中午的菜單糙米飯泰式檸檬魚、黃瓜魚丸、蒜香油菜、肉骨茶和鮮乳,一早廠商陸續將豬肉、魚丸、鱸魚等食材送到校園,由營養師驗收各項標章並依規定登入線上系統後,再進廚房進行午餐製作程序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表示,民族國小正確示範將校園飲食做到透明化,營養師運用手機APP就能輕鬆完成食材登錄,同時快速透明化讓家長可以安心,教育部將持續全國各國小進行視察,確保各項流程都可以完整落實,藉此讓學童吃得安心,若平臺有登錄不實的情況,一定會依照契約內容重罰

民族國小家長會長研理表示,其實一開始對學校的營養午餐並沒有太多的疑慮,但是近期萊豬事件鬧得轟轟烈烈,他開始對於校園內肉品的來源有些擔心,不過現在得知孩子們在校吃的食物都會一一上傳平臺,透明化後讓他安心不少。

此外,爲讓學生在學校能享用國產在地優良食材,教育部修正「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全國22縣市3,368所國中小已於去年12月22日全面換約完成,另自今年起,學校使用三章一Q食材補助,從每人每天3.5元提升至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