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013的臺灣 蔡英文憂慮下一代「不敢有夢想」

記者周佩虹臺北報導

在2012年的最後一天,前民進黨主席英文在「想想論壇」發表一篇《給2013的臺灣》,提到自己的心情;她表示,自己和許多人一樣在思索,如果如果政府難以仰賴與期待,如何靠自己、靠人民力量,讓生活度過難關,讓臺灣走出困局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撰文「給2013的臺灣」。(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提到,卸下政治職務後,讓她有更多的時間和不同的視野,來感受、領會人民與土地聲音,思考臺灣社會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她認爲,人民、土地與我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切政治的基礎,如果脫離了這些,政治只會是令人厭倦的權力競逐。

但她也憂慮臺灣下一個世代所面對的,卻是一個不敢有夢想的未來。靠教育,他們無法獲得更好的生活。靠工作,他們連安身立命的房子也買不起。靠民主,他們卻找不出一個好的政府來幫他們解決問題。蔡英文說,焦慮與不安正在這個國家蔓延,面面相覷的年輕人內心懷疑着:是時代變了?還是自己不夠努力?這個國家中最不該認命的世代已經被環境壓得不得不低頭

她嘆,2012這一年,臺灣流失的不只是幾個世代累積下來的樂觀希望,失去的還有隱藏在每個臺灣人血液裡頭的從容、自信、與光榮

一黨完全執政的結果,卻演變成爲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執政者理會人民的聲音,不知如何跟社會溝通,只是一意孤行、閉門造車,把脫離人民感受的施政自稱爲「改革」,正是臺灣困頓不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蔡英文也提到公民社會的力量正在重新崛起,她表示,從大埔農田國光石化、文林苑、到反媒體壟斷,每一波公民運動的興起都讓臺灣社會更加成熟,更有思考力行動力。這是臺灣社會共同參與、表達意見的新模式,也是凝聚公民力量推動改革的新契機

她認爲,重大的政治與社會改革,不僅需要朝野政黨坐下來談,更重要的,是要援引公民社會的力量,才能協助並且督促政府落實,「國是會議」即是過去成功的方式。如果政府一直不願意採納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讓大家坐下來一起爲臺灣想一條出路,那麼,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蔡英文也自問,除了靠自己的力量謀求溫飽,繼續忍受一個無感無力、跟人民有着遙遠距離的政府,或向執政者嗆聲之外,「我們到底還能爲臺灣、爲下一代追求什麼?」而她的答案是,新的一年,讓大家一起投入,從關心周遭的社區,到更多的公共議題,每一個人行動參與所匯聚的力量就可能改變臺灣。

蔡英文《寫給2013的臺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