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華/能源政策應以低碳能源為目標

近日我國官方第一本氣候變遷報告指出,若無法有效控制增溫,臺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水稻、玉米產量下降,海平面上升,且以雲林、臺南、基隆溢淹面積增加較爲顯著;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暖化危機,對臺灣已經不是遠在天邊的事項。甚且,國際政府組織、國際供應鏈、機構投資人及各主要國家預計課徵碳關稅的壓力,對於臺灣政府與企業減排溫室氣體的要求更是與日俱增。

雖然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仍強調發展多元綠能,行政院長卓榮泰亦宣示「追求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然而,臺灣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效,最大的問題是電力結構太過依賴化石燃料。政府在非核家園的政策下,擬定以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爲過渡措施,藉以爭取時間加大再生能源的比重。然而,各國的電力結構,某種程度強調「能源組合的相對平衡性」,反觀臺灣的能源政策除了供電穩定性,發電成本更深受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必須好好檢討電力結構。

歐盟是全球最致力於溫室氣體減排的地區,其實際減排成效的原因之一是其電力結構朝向低碳能源轉型。一九九○年歐盟的化石燃料佔比爲百分之五十四點九、核能卅一點六;到了二○二三年化石燃料佔比降至百分之卅點三,核能百分之廿三點三,再生能源則增加至百分之四十六點四。化石燃料爲高碳能源,核能與再生能源爲低碳能源;二○二三年歐盟電力結構,低碳能源佔比高達百分之六十九點七。

反觀臺灣的電力結構,一九九○年臺灣的化石燃料佔比爲百分之五十六點三、核能百分之卅六點四。但到了二○二三年臺灣化石燃料佔比高達百分之八十三點一;再者,在非核家園政策下,核能發電比例持續下降,二○二三年爲百分之六點三,而再生能源發電佔百分之九點五,臺灣低碳能源佔比僅百分之十五點八。

就全球電力結構,二○二三年化石燃料佔比爲百分之六十點四、核能百分之九點三、再生能源百分之卅點三,全球低碳能源之發電佔比爲百分之卅九點六。另外,產業與臺灣處於競爭狀態的南韓,其電力結構,二○二三年化石燃料佔比爲百分之六十一點六、核能百分之廿九點二、再生能源百分之九點二,南韓低碳能源佔比爲百分之卅八點四。

臺灣之低碳能源比例,遠低於全球平均值與南韓,遑論歐盟。在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下,低碳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但經濟部預估二○二六年十月纔有機會達二成目標。臺灣的能源政策應該轉向,改以增加低碳能源爲目標。

今年臺灣經濟處於復甦階段,用電量可能大增,特別是今年的夏季。此外,臺電因發電成本而鉅額虧損,雖然政府大幅增資,且前二年連續調漲用電大戶的電價,仍然無法彌補;今年四月又對所有用戶調漲電價,埋下通貨膨脹的隱憂。一旦再生能源供應增加追不上用電需求,或者因通膨壓力大,政府只有再擴大燃煤發電,屆時不僅排碳大幅增加,也傷及人民的健康。

建議政府延後二○二五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之時程,在評估安全無虞之下,儘速修改相關法規,讓剛除役的核二廠延役、繼續供電,同時規畫核三廠延役;再爭取緩衝的時間,檢視再生能源供電的穩定性與充足性,同時由朝野共同討論核能政策的未來方向。

(作者爲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六月將出版《永續發展與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