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澳報》侯SIR應做男子漢,讓他三尺又何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未來是否會合作,備受關注。(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侯友宜日前發出「火車過站就不等人了,時間也不等人」的「最後通牒」後,柯文哲似乎曾一度放軟,聲稱他並沒有說一定要「全民調」,而是總是要有一個公平、公開的規則,讓雙方支持者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但朱立倫當晚致電柯文哲幷提出「新方案」,包括請兩黨「立委」提名人投票決定人選的「日本模式」,與納入計量政黨支持度的「德國模式」。柯文哲11月3日公開宣佈拒絕朱立倫的提案,並聲稱「日本模式」像是縮小版的開放式初選,且國民黨提名69名「區域立委」參選人、民衆黨提名11人,「不用投票,就已預知結果」;「德國模式」更爲複雜,也排除了絕大多數沒有黨派的中間選民。而與此同時,柯文哲競選辦總幹事黃珊珊日前在直播中表示,下星期已經安排好柯文哲與「副總統」候選人拍照,強調選務不可能中斷,至於副手究竟是誰,她表示「現在也不知道是誰,到20號就會知道了」。由此看來,「藍白合」已經瀕於破局,侯友宜和柯文哲只能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從而保送賴清德當選,錯失「2024」這個難得的「下架民進黨」機會了。

從3日的雙方拗撬,再追溯此前的風風雨雨,可以基本上梳理出兩條脈絡。其中一條粗的脈絡,是柯文哲的城府機心。他一方面並不反對「藍白合」,反而希望能夠藉助「藍白合」,壯大民衆黨的「立委」版圖,成爲關鍵少數,而且也希望能夠僥倖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另一方面他卻極力反對與侯友宜實行「藍白合」,因而先是幻想國民黨「以郭換侯」,後是提出與韓國瑜或柯志恩「配對」。因此,他的大跳「草裙舞」,其實基本上就是看不起侯友宜並希望能夠在「藍白合」中排出之,因而連「讓你選你也選不上」這樣帶有侮辱性的話也說出了口。

不過,在王金平提醒柯文哲,各自參選根本不能當選,及「藍白合」如是「柯侯配」,民衆黨就必須負責選戰經費及組織動員之後,似是有所警醒,放軟了口氣。但只隔一天又再反悔,可能是被黃珊珊以當年宋楚瑜在「連宋配」中的遭遇「提醒」,如果是由國民黨負責選戰經費,選後「中選會」發放選舉補助金時,就將由國民黨全部提走。而柯文哲獨自參選,以目前20%左右的民調計算,將可折算爲將近200萬票,以每票可以領取30元選舉補助金計算,就是8571萬多元。而民衆黨在「不分區立委」選舉中的政黨票得票率,倘也能達到20%,就是300萬票,以在第11屆「立委」的4年任期,每年每票政黨選舉補助金50元計算,每年就可領取1億5千萬元,4年就是6億元。這就足可解決目前民衆黨的黨務經費拮据的問題。

另一條較細的脈絡,是在國民黨內糾纏,那就是朱立倫作爲黨主席,不但要對領導人大選負責,更要對「立委」選舉負責,這就決定了他對「藍白合」的想法,比較全面,而並不侷限於領導人方面,因而在與柯文哲商談的過程中,不但是有談到「立委」選舉合作的問題,也談到理念領域的內容,以至是未來聯合政府的方向地等。而侯友宜則不同,他在中國國民黨內沒有任何黨職,因而他只是想着自己的領導人的選情,並針對柯文哲要排除他的意圖,力主「選票上必須要有侯友宜」,甚至還不惜「紆尊降貴」,提出只要能出現在同一張選票上,可以擔任「副手」。

正因爲如此,當侯友宜眼看到柯文哲又與郭臺銘眉來眼去,擔心在柯文哲的選票上,有郭臺銘而無侯友宜,才急到「火遮眼」,發出「火車到站不等人」的「通牒」。

但其實,侯友宜的這個「最後通牒」,並沒有提到「時間死線」。不少人理解爲3日午夜12時,其實是源於黃珊珊曾經提出過的決定是否實行「藍白合」的最後日期是3日,因而可能是被「移植」了。因此,朱立倫3日就有「火車根本還沒到站」之說。

但很奇怪的是,對「藍白合」一向是「鴿派」的朱立倫,不知3日「癡了哪條線」,竟然提出「用膝蓋來想」都可以估計得到柯文哲根本不可能接受的的「日本模式」和「德國模式」方案,讓本來就一直獲得同情分的國民黨,失分不少,而且還讓人們產生「藍白合」破局是國民黨的責任的錯覺。

其實,按照朱立倫自己的說法,既然已經進入到政黨協商的階段,無論是「全民調」還是「開放式民主初選」,都已經是過去式,就應當實實在在地進行政黨協商,不再糾纏於方式的問題。

或許,就連柯文哲自己也覺察到,由於自己對「藍白合」議題的態度反反覆覆,而且囂張跋扈,因而民調已經持續下跌,而且國民黨基層也已經無法再忍耐,主張「一拍兩散」,而按照臺北市長選舉的經驗,民調並非能夠完全換算爲等值的得票率,因而3日突然再次放軟口氣,他雖然仍然主張「全民調」,但若民調結果雙方對比在誤差範圍內,無論勝負都會禮讓,擔任副手。

既然如此,曾經說過「侯友宜和柯文哲都在一張選票內,也可以擔任副手」的侯友宜,就應該「打蛇隨棍上」了。其實,侯友宜未必會輸,因爲按照這幾天的民調,侯友宜都已經超越柯文哲,更遑論是「誤差範圍」。實際上,按照吳子嘉的分析,柯文哲支持度暴跌,其中一個原因是柯文哲這兩天的態度太囂張、欺人太盛,「搞過頭了」。如果侯友宜「接招」,就更獲得民衆同情,在民調作業中領先。

「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侯友宜既然是「漢子」,就應該拿出「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漢子」氣概及氣度來。

(本文來源《新華澳報》,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