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歹命仔 飛進異鄉救教育

楊蔚齡1979年起,投入社會服務,擴及海外難胞救助失學難童教育。在《烽火重生之歌-柬埔寨30年扶貧記事》書中,揭開大衆所不知的柬埔寨。(郭吉銓攝)

手工織布爲柬埔寨傳統技藝,楊蔚齡年年都向當地居民買手織布,再製公益商品。(聯合文學提供)

29歲的年紀,有人思考就業下一階段,有人規畫婚姻大事。但擔任空服員的楊蔚齡,卻甘願在29歲,辭去光鮮亮麗又穩定的工作,遠赴佈滿屍骨高棉異地,投入戰後重建工作長達30年,在柬埔寨設立流浪兒童之家,讓孩童遠離人口販子魔爪,至今已幫助超過萬名孩童接受教育,找到人生方向

楊蔚齡回憶,當年因空服員職務,時常飛往各國,有回經過曼谷機場時,看到一羣來自柬埔寨、準備前往美國安置的難民,「他們大約100多人,安靜坐在角落等待,爲迎接新生活,他們穿上自己最新、最好的襯衫,但眼神還是非常驚恐,尤其是孩子們,他們時時刻刻緊盯着領隊,連廁所恐怕也不敢去上,深怕自己被落下,又要回家。」

流浪兒童之家 遠離人販魔爪

孩子的眼神,觸動楊蔚齡的心思,經她瞭解後,才知道原來這羣難民多是因戰火而不得不離開家園,「我所看見的,已經是非常幸運的難民,他們能夠前往新國家。但還有許多人還等待幫助,讓我不禁想:『我到底還能做甚麼?』」

隔年,楊蔚齡毅然決然辭去空服員工作,隨難民服務團腳步踏上泰國等地,救援柬埔寨難民,「第一次到難民營,震撼非常大。一羣華裔難民坐在簡陋的茅草屋裡面,他們沒有書,只能一起朗讀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簡單中文,我很感動,他們在這種狀況下都沒有忘記文化的重要,讓我決定要將書本送到他們面前。」

楊蔚齡發起募集書本計劃,立志讓難民營的每位孩子,都能捧上一本彩色印刷的書本,「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難民營中再頑皮的孩子,打開書都安安靜靜。當他們擡起頭來,對我綻開微笑時,感覺如同迎來稻米的豐收。」

看見天真笑臉 繼續做就對了

曾稱爲高棉王朝的柬埔寨,二戰後脫離法國而獨立,但很快爆發的「紅色高棉大屠殺」,卻造就滿地的屍骨、被地雷炸傷殘疾人民、貧窮及疾病等問題,即便戰火已平息,卻使柬埔寨戰後重建之路至今仍困難重重。每每看到一生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們,只能忍受飢餓與貧窮,靠乞討維生,楊蔚齡便感到無比心痛,才決議爲他們打造一個家。

「在柬埔寨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挑戰當家人病弱時、不知明年孩子的糧草在哪裡時,我好幾次都曾想過要放棄。但每當在無奈中,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或是收到外界溫暖的鼓勵,我又會打起精神,努力不讓環境影響我。」楊蔚齡說,雖曾有烽火但人民也已然重生,「未來,繼續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