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紅磚牆 讓東基一甲子醫療繼續傳承

臺東縣長饒慶鈴(右)代表縣民向東基宣教士致敬,幫代表外籍宣教士出席的譚維義醫師(右二)繫上阿美族勇士帶。圖/臺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臺東基督教醫院60週年慶,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回到東基宣教士在臺東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他說「這是起點,但不是終點,愛會永遠從這傳承下去」。縣長饒慶鈴受邀爲譚醫師繫上勇士帶,感謝過往宣教士及東基對臺東付出的愛和醫療服務。

饒慶鈴表示,東基60年來深耕臺東,1964年開始譚維義醫師與外籍宣教士沿着東海岸展開巡迴醫療,在成功鎮設立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直到現在仍持續提供完善醫療資源與服務,疫情期間與縣府並肩,做物資整備及各種防疫作爲,令人感動。

東基醫院60週年慶,院方今天舉辦「以愛傳承」活動,由總執行長呂信雄與員工們展開52.6公里的單車尋根,回到東基宣教士在臺東縣的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創院院長、美籍宣教士譚維義醫師,以及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診所第一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同回故地,緬懷往昔。

不過,時光流轉,成功診所舊址所在地,歷經幾番波折,如今診所早已變成一棟棟民宅。院方接續多方查證後,確定民宅旁一面紅磚牆爲昔日所留。譚維義回憶道,在醫院尚未成立之前,他每週四會去一趟成功診所,看一些狀況比較麻煩的病人,通常要到下午2點才能看完所有病人。

「成功診所是我從事護理工作的起點。」75歲的阿美族護理師黃美蓮說,18歲那年從史安篤宣教士夫婦處得知診所缺一位護理人員,便決定一試。入住診所3年期間,跟着德樂詩宣教士學習護理相關知識,一直到現在她仍在北部持續着護理工作,只要還能做,會繼續做下去。

另64歲高秋美談起人生的第一次就醫經驗就在成功診所,她說當時是國小二年級,放學後爬上同學家的果樹摘小柿子吃,疑似打滑從樹上掉了下來。醒來時,已經被家人送到了診所,雖然整個過程早已不復記憶,但家人總是會提起這段往事。不僅頭部受了傷,腳骨裂還打了3個月的石膏才痊癒,也還好有成功診所,才能及時醫治外傷。

饒慶鈴爲譚維義醫師繫上阿美族「勇士帶」,象徵此人贏得部落族人的肯定與尊敬,勇士帶孩加繡哥林多前書13:8經句「愛是永不止息」贈予譚醫師。最後在兒時爲譚維義醫師病人、卑南族創作歌手吳昊恩的感恩音樂見證下,爲這趟成功診所單車尋根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美籍宣教士譚維義醫師(前排中)重返臺東基督教醫院的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舊址憶往昔,並與當年的在地護理師黃美蓮(前排右)、診所第一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前排左)、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後排左),在舊址僅存的紅磚牆前合影。圖/臺東基督教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