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疑助插管染疫 專家籲利用插管箱

桃園醫院住院醫師在照顧重症病人後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推測,醫師是在協助插管染疫。(姜霏攝)

事隔10個多月再現院內感染,桃園某醫院住院醫師在照顧重症病人後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推測,醫師是在協助插管時染疫,專家呼籲醫師插管時多利用「插管箱」,並全副武裝、留意穿脫、勤洗手及洗臉。另有專家認爲,長期疲勞也是出現意外的可能原因,中央應實施輪調,減少憾事發生。

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病人在插管過程會掙扎,常會咳嗽或喘氣,這時會有飛沫的噴濺,且噴出的量超出一般人想像。照顧重症個案時有時需要壓氧氣球,飛沫也會到處亂噴。

他指出,各醫院插管作法不一定相同,疫情剛開始,許多醫院會使用「插管箱」,將病人的頭隔離在四方箱子內再進行,減少飛沫噴濺,但不是每家醫院都有這種設備,若沒使用,風險就會提高。

另確診醫師雖穿着「兔寶寶裝」防護,但周百謙說,兔寶寶裝並非把全身包住,也會有皮膚露出,若洗手沒洗臉,臉上病毒會在不經意的動作下進入體內。另穿脫過程也可能不小心接觸到不該接觸的地方,他呼籲醫界留意防護衣的穿脫等每個步驟,減少接觸飛沫的機會

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臺灣過去一整年都在抗疫,靠的都是同一批人力在執行任務,長時間值勤難免會疲乏、勞累。以感染科醫師爲例,過去一年幾乎都在過勞,建議中央實施適當輪調避免意外發生,並應持續強化醫護人員的感控訓練,不能因連續253天無本土病例就鬆懈。

他建議,除進行核酸檢測,也要進行抗體檢驗,且現在、解隔離前都要採檢,否則只做一次核酸檢測就結束,也有半數可能會因敏感度不足而驗不出。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鬱雯則說,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但實際工時卻沒有顯著下降。她肯定發放補償金給醫師,並呼籲政府要從醫師的排班、值班,確保沒有超過1周80小時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