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的今天:初代PS唯一DQ《勇者鬥惡龍7》

勇者惡龍(Dragon Quest)”系列作爲日本國民RPG品牌,從1986年誕生以來始終保持着由崛井雄二、鳥山明、椙山浩一組成的“鐵三角核心製作陣容,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着掘井心中關於“英雄”與“冒險”這兩個關鍵詞的最初輪廓,以致於在業界進入嶄新的時候後顯得與周遭那些時髦作品有些格格不入,比如這款在2000年8月26日登陸初代PlayStation主機的《勇者鬥惡龍7:伊甸戰士們》。

和老對手SQUARE一樣,ENIX在PlayStation推出之前同樣是任天堂平臺的堅定支持者,DQ系列正傳的一到六代全都任系的FC以及SFC主機首發,取得了十分驕人銷售成績,可以說早期的“DQ”系列與任系主機之間有着極爲緊密的共生關係,二者相互推動、相互促進。1994年上市的PlayStation不僅打破了主機圈持續近20年的壟斷態勢,也給內容市場帶來激變。SQUARE與任天堂的決裂已經讓人足夠吃驚,1997年1月當SCE宣佈PS在日本國內出貨量突破500萬臺的消息後,ENIX緊接着便拋出一記重磅炸彈——“勇者鬥惡龍”系列最新正統續作也將登陸PS平臺。

這一決定對PlayStation主機來說無疑是一針興奮劑,在“勇者鬥惡龍”以及“最終幻想”兩大品牌的推動下,PS主機1997年當年出貨量(日本國內)再翻一倍,年底突破1000萬臺,與競爭對手進一步拉開了差距

2D人物+3D建築的俯視視角模式

至於《勇者鬥惡龍7》遊戲本身,雖然採用了2D人物+3D場景的全新畫面結構,但內核依然是那個讓人着迷的傳統日式幻想故事玩家將扮演主人公從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海島展開冒險,在蒐集神秘石板碎片的過程中不斷前往新的世界。據稱崛井雄二爲本作準備了由超過16000張(請放心,小編絕沒有多打一個0)A4紙構成的劇本,爲系列之最,不過據他自己表示這已經是在整體故事架構上進行了一定縮減後的結果

由於3D化的建築和場景支持360度旋轉,所以本作的蒐集要素比以往更難集齊,往往需要用到視角轉換功能。除此之外得益於CD-ROM載體大容量優勢,讓遊戲中擁有了極爲豐富的蒐集元素,例如怪物圖鑑、全新的怪物職業等等,有着極爲豐富的組合。

經典的主視角戰鬥

可能也正是因爲對遊戲內容各方面的精益求精,導致作品最終在PS2都已經上市之後才最終與大家見面,不過數次跳票並沒有消磨日本玩家對本作的熱情,反而將它的人氣期待值推到一個高峰,最終417萬的出貨量創下日本地區PS遊戲銷售記錄,足以證明“DQ”品牌在那個時代的強大影響力

不過與PS系主機的蜜月期僅僅維持了2代正傳,DQ便重回任天堂的懷抱,先後在NDS和Wii、WiiU上推出正統續作DQ9與DQ10,一款純掌機作品一款MMORPG,都是系列全新的突破,就連DQ7也於2013年推出了3DS平臺的復刻版本,從結果來看在日本國內也依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3DS版DQ7的封面經過重新繪製

系列最新一代《勇者鬥惡龍10》的PC版在國內由盛大代理,目前已經開始內部測試,不知道對DQ系列普遍沒愛的國內網遊受衆最終能否接受這款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與其他同類遊戲有着明顯差距的世界級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