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全臺必修不老學,贏在第三人生

【文/楊瑪利】2007年2月號,《遠見》曾遠赴日本採訪,撰寫封面報導〈不老革命〉。當時《遠見》報導:「在2005年聖誕節前夕,街頭巷尾聖誕歌響個不停,1億2000多萬個日本人正在規劃一整年最重要的跨年長假該如何度過時,12月22日晚間電視新聞裡,厚生勞動省宣佈,從2005年起,日本正式變成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該年度人口減少近2萬人。之後每年將遞減幾十萬人。」那時,日本老人已逼近人口20%、少子,再加上人口減少,讓整個日本陷入恐慌。

就在那一年,臺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80歲以上老人騎摩托車環島活動,轟動全臺,名爲「不老騎士」,從此把「不老」冠在弘道所舉辦的一系列銀髮活動。直到2013年底我認識弘道執行長林依瑩,她才告訴我,當初她會取名「不老騎士」,正是看了《遠見》日本報導標題後的靈感。我們很高興,「不老」這個詞透過一再引用,已是臺灣日常用詞

兩年後 臺灣老人比小孩還多當初《遠見》日本專題副標題是〈今天的日本,就是十年後的臺灣〉。用意是用日本提醒臺灣。如今才過7年,臺灣少子化愈來愈惡化,平均一個婦女生育1.1個小孩,使得臺灣人口危機已逼到家門口了。

從今年開始,臺灣65歲以上老人,每年增加1%。世界老化最快。一年後,2015年,臺灣15到64歲勞動人口將達高峰,之後每年將減少17萬到18萬人,直到2060年。兩年後,2016年,臺灣65歲以上老人就會比14歲以下的小孩多。開始進入老人尿布比嬰兒尿布多的時代。看到臺灣老化像搭直升機,快速飆高,毫無減緩跡象,又處於勞動人口逆轉的關鍵前夕,年初在選擇《遠見》今年度28週年慶關懷臺灣專題時,老化議題因此跳了出來。

專刊耗時超過半年,動用多位記者解構從現在到未來,從人口引爆的機會挑戰。同時拍了三支廣告片與兩支人物紀實影片,加上一份針對30到55歲上班族與一份已退休族的退休行爲與態度調查等。

面對這樣的時代,我們認爲,對年齡刻板認知,需要被顛覆,也正在被顛覆:

老人,不再是依賴人口。老人,不再沒有生產力。老人,不再沒有學習力。老人,不再沒有社交力。老人,不再沒有消費力。老人,不再需要離羣索居

而65歲就是老人嗎?也需要重新定義其實退休後的老年生活,極可能成爲你一輩子最長的人生階段。出生後花20多年學習,之後20多年工作,因爲人愈來愈長壽,退休後的第三人生極可能超過30年。如何讓每個人的第三人生活出精采,不要臥病在牀、沒錢、沒朋友、沒事忙?正是本期《遠見》28週年慶獻給臺灣2300萬人的禮物!誠如一位本期受訪者說的:「你可以不婚、不生,但不能不老。」不管你現在幾歲,人生最後20、30年,你必須開始準備,才能擁有養得起的未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遠見雜誌8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