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物網傳愛 物盡其用兼做公益

創新臺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臺北20日電)家中有些物品常用不到又捨不得丟,只能放在角落灰塵。以物資爲主的交流互惠網站「Give543贈物網」,讓這些只能當倉儲擺設的物品生命得以延伸,並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不只獲贈者得益,贈送者也開心,也讓這些蒙塵珍珠再次綻放光芒

「Give543贈物網」的成立,緣起於一個貓籠臺大畢業的「7年級生」馬玉如,原打算購買貓籠,沒想到有網友願意免費贈送,在她前往取貓籠時,贈送的網友還向她千恩萬謝,讓她驚訝不已。

一問之下,才知道網友飼養的寵物去世,原本捨不得又不知如何處理的籠子,現在贈送後能夠再被利用,所以讓網友非常開心。

馬玉如回家後上網一查,赫然發現幾近全新的籠子竟要價新臺幣7200元。她突然靈機一動,如果有個平臺,能交流物資,延續物品生命,就能讓送的人和拿到的人都開心,省下荷包,也不會增加廢棄物,既環保又經濟。

當時待業中的她,正好有創業的想法,因此贈物網的點子就油然而生,好友林慧洵林巧雯也認同她的想法,跟着投入,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存款來集資。抱着無畏精神的馬玉如笑說,當時她完全是門外漢,根本不會架設網站,只能將網站概念畫在A3白紙上,再請外包廠商架設成網站。

贈物網成立後,交流的東西五花八門。馬玉如說,曾看過有人贈送20條橡皮筋,讓他們懷疑是否送得出去,沒想到還真有開便當店的網友願意接受,也有人因爲跟女友分手,而送出高價公路車;除了贈送物品外,也有人提供服務,包括代爲祈禱、修眉軟體教學等。

鋼琴等高價物品,也是屢見不鮮。馬玉如說,不少網友不賣鋼琴,反而願意贈送,曾有網友將家中不用的鋼琴贈送給視障協會,讓視障協會感激不已,也有網友贈送名牌包,一名單親媽媽因爲需要出席聚會而上網索取,獲得贈送後,也表示願意用完後再上網贈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除了網友交流物資,馬玉如也想到和公益團體合作。「公益團體很多,但大家不可能一一去搜尋」,她說,臺灣人很有愛心,但常常不知道哪些公益團體需要何種物資,因此只能將不用的東西丟掉,若贈物網能成爲資訊整合和提供曝光的平臺,就能讓物盡其用,弱勢者得到幫助。

爲了避免愛心被浮濫使用,馬玉如說,會請需要援助個案,申請時附上低收入戶等證明,而林慧洵也親自走訪100多個公益團體,確認是真正需要援助者;而臺灣人的愛心也令人感動,只要是弱勢者需求的物資,幾乎是有求必應,不少網友甚至免收郵資,還幫忙打包宅配過去。

但她們也發現,臺灣人雖然充滿愛心,但資源常有多寡不均的現象。馬玉如說,她們曾邀某弱勢團體加入,結果該弱勢團體反而希望能贈送東西,因爲她們常收到善心人士寄肉鬆奶粉等有期限的東西,卻難以消耗,最後只能整批丟掉,藉由贈物網讓資源交流共享,也讓弱勢團體中的弱勢團體能真正得到幫助。

贈物網從2009年成立至今,只有微薄的廣告收入來源,其餘都靠幾個成員積蓄,以及四處募資、貸款而來,而收入都花在網站營運上,成員們至今仍無酬工作,沒領過一天薪水,甚至網站還常因流量過高,數度關站又重開。

朋友和家人常罵她們爲何這麼傻,但每當收到弱勢團體寄來的感謝信,總讓成員們感動的淅瀝嘩啦,因此只好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咬牙苦撐。馬玉如笑說,總跟成員畫着大餅,想着再忍耐一下,也許明年就可以發薪水,就這樣半騙半哄的撐到現在。

所幸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媒體報導下,她們的努力終於被看見,今年開始,不少企業主動接洽,委託贈物網擔任企業與公益團體間的橋樑,協助物資贈與,企業省下廣告費用來幫助弱勢團體,並提升企業形象,弱勢團體也能得到幫助,贈物網也因籌辦活動,而增加財源收入。

跨出一大步後,馬玉如還有更多夢想。她說,未來希望連結農民和企業,由企業出資,向農民採購後,將物資用來幫助弱勢團體,這樣農民有錢賺、企業提升形象、弱勢團體獲得幫助、贈物網發揮效益,形成四贏策略;同時也希望跨出臺灣,在其他國家也成立贈物網,例如當地窮困的地方物價高的地方,相信都有交流物資的需求。

在這些夢想之餘,馬玉如還有個小小心願,就是希望明年開始能夠發給大家薪水,也希望找到優秀工程師協助網站營運,讓網站不再掛點。10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