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權力集中 外界關注開放政策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認爲,中共二十大揭示鄧小平改革路線的終止,而集權與開放相互矛盾,使外界對於改革開放路線不再放心。(中新社)

面臨經濟放緩的嚴峻考驗,外界關注中國在新一屆領導班子下,未來經濟將何去何從。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認爲,二十大揭示鄧小平改革路線的終止,而集權與開放相互矛盾,使外界對於改革開放路線不再放心。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日前主辦「中共『二十大』及一中全會的政治觀察」座談會,張弘遠出席活動時發表上述觀點。張弘遠的研究專長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臺商研究、國際貿易理論與經濟社會學。

張弘遠表示,外界正重新建構對習近平的認知,習近平代表鄧小平改革路線的終止,同時也喊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未來百年的競爭;於此制度競爭的背景下,我們需思考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認識這個全新的情勢。

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及「中國式現代化」,並定義其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張弘遠對此指出,習近平的作爲帶來既抽象又具體的發展模式,外界沒有清楚方向感、大衆不知如何跟隨,如同外界起初對一帶一路政策內容所知甚少,如今的共同富裕亦是如此,多數政策都是一種願景;消除貧窮政策爲近5至10年少數有具體內涵與執行步驟者。外界紛紛揣測習近平的政策意向,這會成爲制度實驗的高度階段期。

張弘遠說,習近平不斷集中權力,同時又於二十大報告、黨章修正案及常委見面會中重申中國的高品質開放、與世界連結;由於權力高度集中與經濟高度開放兩者相互矛盾,這會使外界審慎預測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可能性,中國改革不再讓大家放心、未來發展願景讓外界產生疑慮。

張弘遠表示,中國過去30年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系依靠放權讓利與政左經右的路線,但這在習近平主政之後已產生變化,如二十大提倡公有制爲主體;共同富裕即是站在公有制角度提出,未來對於私營企業與私有資本的處理都會具有正當性,外界對此不再能用過去以私有經濟主體爲制度依據的方式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