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約】福州上新了!遇見閩都文化的“源頭活水”

福州,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古老,所以歷史悠久,文脈深遠;年輕,因此活力滿滿,未來可期。“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福州獨特而豐富的資源稟賦,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孕育了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等多元文化。福州,以創新而生動的方式,讓閩都文化“活”起來!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主街――南后街人民網 吳思萱

古邑文脈“活”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佔地約39.8公頃,至今仍保留“西三坊、東七巷”的裡坊格局。該格局發軔於晉形成於唐,至明清達鼎盛,至今基本風貌得以延存。街區內坊巷相連,烏牆黛瓦民居精緻,是現代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古巷幽深,在品味水榭戲臺上的閩韻榕腔之時,聽婉轉流動之音與街巷熱鬧之聲此起彼伏。古厝錯落,在欣賞明清建築美學之時,看鱗次櫛比的高樓與歷史悠遠的馬鞍牆相得益彰。古街熙攘,在感受濃郁民俗氣息之時,享店鋪林立中文化創意產品與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應有盡有。

無論是街區工作人員,還是古巷商鋪店家,或是走坊串巷的福州人,談及三坊七巷,臉上的笑容和眼神裡的滿足無不在訴說着他們對這片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保護的自豪感。

三坊七巷文化,以其紮實之根脈、醇厚之積澱,如有源之水,滋養着福州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創造、新發展,也給福州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 歷史上在此居住過的名人達到四百多位,包括嚴復林覺民冰心陳景潤等。三坊七巷的一座座故居,講述着一部部名人史,也把他們的文化思想“活靈活現”地展示給後世的我們。

位於郎官巷的嚴復故居。人民網 吳思萱攝

百年故居承載歷史記憶,開啓時代新篇。1921年,嚴復在郎官巷落葉歸根、燃盡一生。百年後的今天,歷經百年滄桑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

“一家新店文創館中的軟木畫體驗活動。中國有約供圖

文創運營“活”

新店古城遺址承載展示的閩越文化,是福建文明有正史記載的歷史起點,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中軸線從北向南的起點,是今天閩都文化的重要源流。

跨越2200年,如今在新店古城遺址上開設了“一家新店”文創館。館中日常展示福州青年的優秀文創作品,全年不間斷地推出非遺傳承類、青年創作類等各類活動。

“一家新店”文創館負責人、福州日報社衆創孵化中心主任吳德峰在接受人民網採訪中,介紹了古城遺址的特殊運營模式――歷史文化專家挖掘研究文化資源與媒體單位開展宣傳推廣工作相結合。他談到:“福州日報社負責古城遺址的文化內容生產和宣傳推廣工作。福州日報社瞭解閩都文化,既可以生產文化內容,還可以整合不同的媒體資源來推廣文化和文創。嘗試這種運營模式,希望探索出一條文化保護、利用和運營的途徑。”

這種“物理空間+活態內容”的模式讓古城遺址的文創運營“活”了起來,“火”了起來。歷經三年的文創大賽,在約1200件參賽的概念作品中,現有400件已投入商用,均爲“福州主題”“福州製造”。“一家新店”更是成爲一個活態的工坊,或與相關頭部企業合作,或邀請不同領域的非遺大師,推出創作工坊,與市民、家庭及遊客開展體驗式互動,打造“文化流水席藝術連軸戲”。

在古城遺址上“活化”利用古城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輕力量投身文化事業,展示福州的民族文化,打響福州的文化品牌。

非遺傳承“活”

被譽爲“榕城三絕”之一的軟木畫,風格多樣,或意境深邃,或清奇可愛,或古雅淳樸,既是“無聲的詩”,也是“立體的畫”。這種民間傳統藝術,以刀代筆,在畫框內的有限空間營造景物的立體化效果,可謂“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

陳君錕教授外籍人士製作軟木畫。中國有約供圖

做好軟木畫,最關鍵的是要有所悟、有所創、有所新。軟木畫的成功更是得益於其靈活的發展方式。福州軟木畫代表性傳承人陳君錕在談起軟木畫時,倍感驕傲。他講到:“軟木畫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逐漸繁榮,就是因爲軟木畫從起步時就在跨界結合。每個時代、每個階段,軟木畫都在不斷創新,工藝上或與水墨畫結合、或與漆藝結合,內容上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這樣,每一件軟木畫作品才能活靈活現。”

陳君錕表示,在當前文化振興的浪潮中,軟木畫也與時俱進,用更多、更新、更活的軟木畫創意作品和銷售模式,滿足不同消費羣衆的需求。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榕城,一座身在“福”中的城市,面對文物保護和文化事業,知福、惜福、享福、造福,也讓每一位遇福之人都見證了閩都文化之“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