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

面對如何讓大戶家中的銀錢流動起來的問題,目前爲止朱由檢只想到了上述兩條策略。

禁兼併這一條措施是釜底抽薪之舉,全面實施後將會把大筆資金流入到不動產的道路給堵死,同時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農失去土地後有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

在經歷過十幾年的戰亂、饑荒、瘟疫等惡劣因素的影響後,大明人口出現了急劇減少的狀況,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爲人口太少的原因,處在了閒置狀態。

以目前的情況看,在可預見的將來,土地與人口之間的矛盾,將不會成爲北地的一個重大隱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劇增長,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狀況後,土地兼併纔會成爲北地的主要矛盾。

各地官府在清丈田畝的同時,還會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統計作爲附加任務順帶着完成,這項重要數據會成爲各項社會活動和經濟指標的依據。

按照後世的統計數據來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區,剩餘的五千到六千萬生活在其餘十幾個布政使司的轄區內。

與現在大明的國土面積來看,這就是標準的地廣人稀。

就拿陝西來說吧,在動盪不安、連年乾旱的環境下,孫傳庭按照朱由檢的戰略部署,將全陝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涼府、鳳翔府以及臨洮府,而這些人口總計也就一千多萬,還不及後世武漢、鄭州一個大城市人口多。

別忘了大明的陝西可是地域面積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後世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的地盤。

如此大的土地面積,只有一千多萬人口,並且諸多士紳大戶在戰亂中全家被滅,如此情況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內根本不用擔心土地兼併的問題。

抑兼併的主要目標是富裕的江浙一帶,其他地區是在未雨綢繆。

這是立法的前瞻性,爲子孫後代着想。

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戶們的銀錢流入土地,那他們手中大量的資金也不能閒置浪費。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錢莊,以給付利息的方式收儲大戶們的鉅額資金,然後借貸生息,讓資金流動起來。

但這個方法聽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終還是需要實業來給與強有力地支撐才行。

沒有大量暢銷地產品,誰會去錢莊借貸建造工坊?

指望農戶在賤年時借貸渡過難關是不現實的,大明的農戶根本沒有借貸的意識,只要吃草根樹皮能夠活下去,他們是不會從所謂的錢莊借錢的。

就算到了絕路,他們還有一條道可走------逃荒。

寧願逃荒也不會去借貸。

現在四海票號開辦已經有兩年了,但業務也只限於用銀票減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額銀錢長距離運輸的不便性,這種方式還沒有爲更多的商戶所接受。

既然錢莊的優勢無法充分體現,那麼減徵商稅、刺激士紳大戶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產業中去,這就成了目前朱由檢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從三十稅一,降爲五十稅一,讓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這項政策一出臺,就會讓很多家產豐厚的大戶們爲之心動。

按照這個稅率計算的話,只要自己家有相當規模的工坊,僱請工人數超過一定的數量,那麼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繳朝廷的商稅幾乎會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從江南販運貨值一萬兩銀子的貨物到京師,俺三十稅一計算,需要交納三百三十兩銀子的稅。

而新稅率施行後,只要你有當地官府出具的憑證,證明你名下有達到減稅額度的工坊及工人數量,那這一萬兩銀子你只需交二百兩,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兩銀子,也就等於多賺了這筆銀子。

這一百多兩對於大商戶來說看似不多,但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稅,而那些大商戶販運南北,每次的貨值動輒十萬八萬兩不說,次數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來可是好大的一筆收入了。

朱由檢相信,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會算成本,他們肯定會聞風而動,拿出大量的資本來投入到實業當中,去開發更多新穎的產品,然後從中獲取更高額的利潤。

資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這一點無可厚非,朱由檢能做的就是儘量引導這些資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動大明的手工業向前發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鄭芝鳳回來時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驚喜。

現在的歐洲雖然落後,但平板玻璃的製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國和英國,都有幾十家玻璃工廠,出產的玻璃製品風靡整個歐洲,也賺取了鉅額的利潤。

方以智和鄭芝鳳如果有眼光的話,自然會意識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們能將相關技術和工匠帶到大明,那這種新產品足以讓大戶們爭相掏錢購買。

現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產琉璃,並且產量很低,這種產品在朱由檢眼中當然是一文不值的廢物,所以他並沒有讓四海商行涉足到這項產業中去。

在把自己的設想詳述一遍後,朱由檢終於得空喝上幾口茶水潤潤有些發乾的嗓子。

由於閣臣們的腦子裡並沒有相關知識的積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將朱由檢的指示記錄下來,以便回到內閣後再製訂如何進行登記和驗證的事宜。

接下來的話題便轉到了四海商行股權變更上來了。

在朱由檢的授意下,現在的四海商行已經進行了業務分拆,把實業與商業分離開來,每年的產值和利潤也是單獨覈算,而不是全部計入到四海商行的總賬中去。

這種做法更利於商行內的業務管理,能讓朱由檢更清楚哪一個行業帶來的利潤更高,有利於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市場前景更好的行業中。

現在四海商行名下的實業幾乎囊括了大明所有產品種類,其中以四海糖業、四海紙業、四海布業、四海瓷業這四種產業爲最,每年產生的利潤也是最高。

至於新設的四海酒業,由於原料是糧食,所以現在規模不大,所產出的新酒產量很小,雖然產品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但在糧食問題還沒得到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朱由檢並沒打算迅速提高產量。

這個不急,現在朱由檢並不缺銀子,酒業利潤雖高,但也要條件成熟後再決定它未來的走向。

其他四項利潤極高的產業倒是可以進行大規模再投入,因爲這幾種產品不僅是在國內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賺國外銀子的優質產品。

尤其是糖和紙,就算在現有規模上再擴大百倍也同樣賺錢。

糖、紙、布,這三項會作爲大明未來的支柱產業予以大力發展。

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