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

報社的成立以及皇明週報的發行,在朝堂上並沒有引發很大的反響和爭議,因爲官員們都認爲,皇明週報只不過是邸報的翻版而已,皇帝的意圖只不過是將其受衆範圍擴大了而已。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

邸報最初的受衆是各行省及府州縣主要官員,而隨着有更多的人對朝廷的大政方針、皇帝諭旨、官員任免調動等諸多事宜越來越感興趣,甚至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

官員們及好事者爲求省事,都樂於花些錢去購買,無須再去繕抄,這也爲邸報讀者範圍的擴大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邸報除了傳播信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會成爲修史的依據,記錄下某日某時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人物,爲歷史留下極爲珍貴的文字材料。

在大明,除了有邸報這種可以廣泛傳播的媒介,還有價值更高的塘報。

塘報是各地軍將發給朝廷的奏報,是對自己轄區內各種敵情及戰鬥情況的彙總,邸報是下行傳播,而塘報則是上行傳播,只有少數有資格的重要人物才能看到相關內容,並根據這些情報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行動。

不過,當崇禎十四年臘月初六日,皇明週報問世之後,拿到第一份報紙的朝官們,還是不禁吃了一驚。

因爲新報紙無論從規格尺寸還是所刊發的內容上來講,都與他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

邸報因爲尺寸太小,爲了發佈更多信息,所以上面的內容都是以微言大義爲主,儘量簡化具體細節,以求涵蓋的範圍更加寬泛,閱讀起來花費的時間很少。

而皇明週報則是以一種全新的模式橫空出世,它的出現直接顛覆了衆人印象中傳統的媒介形式。

碩大的版面和尺寸、詳實的內容、精美的文章、寫實型的奏報等等,這一切都讓接觸到新報紙的人大開眼界。

這其中讓人們格外關注的內容是來自方以智、鄭芝鳳出訪隨筆,以及陝西、湖北、遼寧等地移民開荒拓田的相關報道。

雖說大明整體風氣非常開明,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但由於缺乏對外界的具體認知,所以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這時期的歐洲與建奴、韃子等並無二致,都屬於未開化之地,與富甲天下的大明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但方以智和鄭芝鳳的兩篇遊記卻讓很多人陷入了思考當中。

原來在數萬裡之外的極西之地,那些紅夷諸國也正在奮力前行,並且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們趕超大明的勢頭已是越來越明顯,在某些領域和方面,有些強國甚至已經超越了大明。

而且值得警惕的是,方、鄭在遊記中都提到,這些西夷崇尚擴張和武力,在他們的眼中,財富可以依靠武力獲得,這種行爲其實與建奴、韃子並無區別。

方、鄭二人的觀點引起了有心人的重視,這也是朱由檢所願意看到的。

故步自封從來就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只要推動輿論慢慢引導,一些落後的思想很快就會被世人做摒棄。

並沒有太多的人懷疑方以智和鄭芝鳳是在誇大其詞,尤其是朝堂重臣們。

不說方、鄭二人的人品和動機,就說使團中隨訪的禮部、工部等有司官吏,在回到署衙中後,也是對這次歐洲之行的所見所聞有了一個詳細的描述,他們所說的與方、鄭二人遊記中描述的基本相同。

而皇明週報的樣式和版面同樣是借鑑了歐洲報紙的樣品,但是在朱由檢的描述下,皇明週報做了相應的改進,新報紙除了不能兩面印刷外,已於後世的報紙極其相似。

除了方以智和鄭芝鳳的真實版西遊記外,讀者們還爲幾篇描述各地開荒拓田的相關文章所吸引,這其中又以來自湖北行省的一片報道更爲惹人關注。

這片文章的作者是首輔溫體仁的次子溫侃。

崇禎十四年上半年夏收,湖北的夏糧取得了大豐收。

數百萬移民們在兩年多的開荒中,人均開荒五畝多田地。

在各級官吏、國子監舉子們的指導幫助下,不管是移民還是湖北當地農戶,在按照司農寺引發的農耕條例手冊中的程序精耕細作後,已經成爲熟田的新開田地平均畝產達到一石二斗,整個湖北行省三百多萬頃田地,共計收穫夏糧四千餘萬石,在滿足了自己口糧所用的同時,還向江南一帶供應了一千餘萬石的糧食。

因爲所轄境內取得如此令人心喜的成就,湖北巡撫方孔炤也因此得授東閣大學士銜,而溫侃則被超擢爲了正四品的襄陽知府一職,爲的就是方便他就近管轄熟悉的移民工作,防止人走政息。

溫侃在這篇刊登於皇明週報上的文章中,用紀實地手法和近乎於白話的語言,在讀者面前描述出一幅熱火朝天地農耕場景,並且將各地官吏、舉子在其中的努力也做了具體描寫。

當然了,這種描寫絕對是正面和積極的,這也是遵從朱由檢的意志、爲了向大明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激勵更多舉子生員投入到一線而刻意採取的方法。

通過溫侃的這篇幾千字的長文,許多從未接觸過農戶及農耕的人這才知道,原來他們眼中的草民日常是如此的艱辛,而他們所求的,不過就是一頓飽飯而已。

與之相對應的是,備受吳偉業誇讚的那篇張岱所寫的短文,卻並沒有在讀者中引發太大的反響,這讓滿懷期待,希望得到衆多文人墨客登門探討文章的張岱內心失望不已。

因爲前面既有方以智、鄭芝鳳文章給人帶來的思考,又有溫侃所述中黎民百姓的不易,相比起來,張岱這篇帶着明顯小資情節的短文,在更多人看來,根本就屬於無病呻吟而已。

在朱由檢數年來的引導和號召下,現在大明不論官場還是民間的風氣,已經正在向務實方向轉變着,之前那種崇尚清談的官員士子正在逐漸減少,這也是張岱文章雖精美,但並沒有引起很多人共鳴的主因。

朱由檢這幾年採取的策略已經在悄然之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衆多作風紮實、政績突出的親民官吏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大量務虛清談的官員被閒置,在利益的驅使下,明眼人已經認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