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歌功頌德

親軍的戰陣,果然是名不虛傳,即便是在夜間,也不得能有一絲的突破,阿日斯蘭看着滿地的人屍馬屍,一陣陣的悲憤填膺,二萬韃靼勇士,就這樣不停的消亡在了大明的親軍手中,他是多麼的不甘。想想在哈密之時,阿奇木蘇里唐對自己如此的信任,把二萬勇士交到自己的手中,就是盼望着自己能夠給吐魯番撈一票大的。爲了保密,在沙漠邊緣潛行千里,纔有了一定的成果。張掖城已經攻佔在即,那裡的人和財寶,將全是韃靼人的戰利品,但萬萬沒想到此次竟然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天子親兵,這趟差事也太倒黴了。估計如今那四個千人隊也已經結束了吧,他們陷入大明的不深,若一心求退應該可以退走的吧,阿日斯蘭這樣想着,好呆得留下一點人回去吧。

月亮升上了中天,已經成了半月,但月光是如此的皎潔,這光好象也在嘲笑自己的無能。周圍的韃靼勇士們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自信與豪情,換下的卻是滿臉的恐懼,親軍太強了,根本不是這世間應該有的軍隊。一路上的傳言,讓這些人不以爲然,認爲那是誇大,如同李白的詩一樣,動不動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白髮三千尺,飛流直下三千尺、、、、、、都是誇張而已,但這種誇張落到了自己的身上,除了害怕就只有害怕了。

千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哀兵必勝、破釜沉舟、、、、、、阿日斯蘭想了好多的成語,但都想不出有什麼可以激勵一上剩下的八千韃靼勇士的士氣,現在看着這些唉聲嘆氣驚恐萬狀的韃靼勇士,一切都沒有用了。而且周圍那重重疊疊的親軍又包圍了上來,跑也沒處跑,躲也沒處躲,就連想着拼死一個夠本的心思也沒法起,罷罷罷!

第二天是十二月三日,又到了早朝的時候。朱由校心裡還有些掛念着張掖,理論上來說,朱由校希望越來越多的韃靼人到大明來寇邊纔好,因爲來的越多,那哈密衛、吐魯番的力量就會越少,更有利於明年的出征。但同時,被侵入了腹地又相當的被動。因爲不得不考慮大明子民的損失。

大殿,經過了十幾日的折騰,全民教育的班子終於搞好了,今日早朝就是敲定之時,由顧秉謙爲最高領導,黃尊素次之。顧秉謙做爲首輔。又有魏忠賢五虎之首的稱號,他對東林當然是猛追爛打,算是個急先鋒了,而且當上了首輔,也是既得利益者。民間有人戲稱他認魏忠賢當乾爹,其實他比老魏還大了十八歲,再說不要臉面也萬不可能。可見是被人污衊的。而且歷史上。到了崇禎二年,他回到了崑山老家,結果崑山百姓積怨顧秉謙益深,衝入其豪宅,洗劫資財,縱火焚燒,80歲的顧秉謙倉皇逃入一條漁船中,才得幸免。在朱由校看來。這根本就是笑話,在中國無論哪裡人士,地方上出了一位首輔,那都是一個地方的臉面,是值得相當的宣傳的,怎麼可能會被百姓積怨?更如此大膽的進去抄家?還不是崇禎朝時,東林黨重新掌權之後的反清倒算罷了。與打死萬曆皇帝的稅監一樣同出一轍。

所以用顧秉謙爲首,算是朱由校對東林黨之事畫上一個句號,而不是逗號。讓大家也都看到,東林風波已經了結了。而且顧秉謙已經不小了。七十有八了,幹一二年也就到了該回家等死了。讓他挑個名義上而已,幹活的還是黃尊素。

顧秉謙的身份、地位、資質也在那裡擺着了,所以朝中大臣們真的沒法有人再爭了。但眼裡的不服氣卻瞞不過朱由校的眼睛。

正在這時,光報傳來:韃靼人主力部隊全軍覆沒,首領自殺,俘虜八千餘人,戰馬上萬匹。四支千人分隊僅有七百餘人逃過邊牆。親兵損傷三十人,無有死亡。至此,張掖戰役終止。

又是一次大捷,朝中文武也不覺得震驚了,因爲都已經麻痹了,皇上的親軍太能打了,讓人到了沒法接受的程度。雖然皇上太強大、強勢不是一個好事情,這不連朝廷不聽話都要換了朝廷這話都敢說。但羣臣又能怎麼樣?現在連風聞奏事的言官都不敢多說什麼了,比如就這個全民教育的大綱問題,多好的體裁,劉宗周的被廢、逼死直諫大臣等等,這要放在以往,言官們不得發了瘋的衝上前去和皇上伸量伸量,爭個臉紅脖子粗的?但恰恰相反,沒有人敢出這個頭。連劉宗周那樣清流中的清流,任皇上拿什麼罪名都沒辦法放到他身上的人,都吃了掛落,自己出頭那還真是找頭疼呢。

所以大殿之上立刻就是馬屁不停,一個勁的恭喜皇上,大誇皇上神武。這個說是堯舜禹與,千古一帝,那個說英明神武睥睨天下,旁邊一個又走上來說雄才大略,文韜武略威儀天下,接着又是什麼勵精圖治,中興之帝、、、、、、

是人都喜歡聽好聽的,朱由校當然也不例外,更何況裡面所說的也的確是真實的,並不是那種阿諛奉承之語,連打個幾百人的戰鬥,都能讓他們搞成舉國同慶,怎麼自己一殺就是二萬異族就不能得到個好臉色呢?

龍椅上的朱由校感受着自己的偉大,沒有什麼謙虛,就是聽着舒坦,與一來大明之時,正個朝廷上這個吵那個鬧的,動不動就玩個辭職來將自己一軍,動不動就拿什麼先賢至聖來要求自己。而自己那時還擔心着小命不保,一心想着誰纔是自己的敵人,努力的放棄一切自己的喜好,保住自己的形象,鞏固自己的實力,還想着步子別邁大了,開個小作坊都戰戰兢兢,要打別人的旗號,那樣的皇上當個什麼勁?看看現在,半年時間,一切均已大改,身邊的敵人沒有了,農民起義也沒有土壤了,大明的精英一個個的都乖的象個貓一樣,不敢過來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一羣土鱉似的人物,現在就只能趴在自己的腳下來歌功頌德交口稱譽。醒掌殺人權,醉臥美人膝,這纔是當皇上最大的樂趣,朱由校算是找着感覺了,這穿越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爽!

聽的也差不多了,看着腳下的大臣們一個個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口吐蓮花的樣子,自己着實享受了一番。壓了壓手,下邊的文武們立刻開始安靜,伸長了脖子等候皇上的發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且努力,”連朱由校都不明白自己怎麼來了這一句話,剛開始不是想這樣說的。果然此語一出果然讓羣臣驚慌失措,不明白皇上什麼意思。因爲革命一詞是指,因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稱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稱爲革命。這可不是小事。所以羣臣不驚恐纔怪。朱由校自知失言忙又道:“曹操《讓縣自鳴本志令》中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我大明自受命於天已二百餘載,但不服教化者不乏其人。朕就是要把這些亂臣賊子的命給革了,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但任重而道遠,仍需諸位文武大臣幫趁。”費了老鼻子的勁,終於還是把這個話給繞了過來。實在是革命這個詞不是什麼好詞,特別是放在自己身上那更是不吉利。

“臣等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心爲大明中興而奮鬥不息。”羣臣這個時候沒有一個敢含糊的,拼命的表着忠心。誰不想巴結皇上,得到了聖眷那就等着平步青雲吧,現在的皇上可不是個弱不禁風的主,那是文武兼治,要兵有兵、要名有名更重要的是要錢有錢、要權有權,看看與皇上靠的近乎的,那些人是什麼人,是真正掌權的人。別的不說看看工部就明白了,就因爲徐光啓得到了聖眷,看看人家帶着工部肥得那叫人羨慕死了。再看看兵部的孫宗承,他的話兵部的侍郎、郎中們有一個敢駁的嗎?再看看那田爾耕,那京城的錢還沒把他給肥死。這都是帝黨啊,連那個薛鳳翔,都臭了大街的人物,看看戶部,光是報戶口的就忙個要生,以往清查一下人口,那是多難,現在呢?什麼逃戶、黑戶等人哪一個不上杆子去報戶口,這可是絕對的政績,是要青史留名的。再看看沒有得到聖眷的,一個個已經是邊緣化了,政務公開之後,禮部、刑部、吏部哪裡還有什麼實權,一個個都是戰戰兢兢汗不敢出,唯恐被人捉住了小尾巴。所以現在滿朝的文武都要個心思的想表演表演,能夠入了皇上的法眼。

“韃靼人無視大明國威,悍然出動二萬人馬偷襲我張掖,這是對大明的侵略行爲,大明絕對不會放任其如此囂張下去。況且,哈密衛本就是我大明領土,朕也會收復回來。故朕宣佈春節之後,就是朕親征吐魯番之時,朕要向世界宣佈,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793章 鬼子來了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18章 賑災義賣2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460章 臺吉很煩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44章 備羽絨服第27章 同樂酒店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184章 燧發火槍第74章 談雨論風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70章 重返司禮第271章 京城報捷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71章 皇家六店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52章 鑄幣權回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20章 諸葛連弩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1章 人體炸彈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174章 清談誤國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813章 上帝與我們同在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515章 京城規劃第380章 新軍啓用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112章 羣候聚會第241襄陽炮現1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734章 海西女真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324章 福建海盜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831章 澳門水師第144章 大名官田第77章 東林智囊第88章 玻璃現世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816章 明軍招降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66章 天下免稅第55章 水泥出產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620章 防禦特徵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530章 親兵之威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709章 現場辦公第44章 備羽絨服第23章 天子親軍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83章 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