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

衛雄見到陳止的時候,心裡忍不住驚訝。

儘管早有耳聞,但他還是被陳止的年輕驚主了,單看外表,比自己如今侍奉的主公拓跋六修還要年輕許多,只是雙方的成就卻不可同日而語。

在北地,拓跋六修有不小名聲,作爲拓跋猗盧的兒子,他在拓跋部內部權勢極大,名望即便在整個草原都有流傳,如今更有謀劃,奪取了拓跋部的大權。

可即便拓跋六修得到了拓跋部的大權,比起陳止來,也是完全不夠看的,畢竟陳止如今掌控的幽州,乃是中原之地,政治架構穩定,人口衆多,城堅軍廣,還有戰略縱深,論實力、論潛力,都不是一個草原部族能比的。

況且,算起在草原上的名望,陳止之名也傳揚許久——他人還沒有到達北地之前,《六國論》就已風行北地,爲衆人所看重,鮮卑諸部尤其追捧,而其人落腳北地後,做下的一樁樁大大事,更是推高了名望,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了。

衛雄也很清楚,即便只是論在草原上的真正實力,一手建立和掌控七品鮮卑的陳止,其麾下的鮮卑幾姓,在幽州兵卒的支持下,在整個草原上也已是一號勢力了,恐怕是僅次於慕容部、拓跋部的一部,算是草原的第三大部族,但說最近的聲勢,怕是還要蓋過兩家。

“更驚人的,卻是這般勢力都是此人抵達北地後,花了一年左右時間,親自打造出來的,而即便是六修公子,當下最好的局面,也不過是繼承老單于的地盤和人口,兩相比較,更顯此人厲害!可惜這等人物,本可以作爲拓跋部的盟友,現在卻要與之爲敵了,也不知此舉是對是錯。”

對於陳止,衛雄心中主要還是敬畏、敬佩,除此之外,其實還隱藏着一絲自卑和羨慕,畢竟他衛雄也是大族出身,現在卻侍從胡人,而陳止同爲世家子弟,卻是施展拳腳,在北地打開了局面。

更何況,徵北將軍的這個名頭……

帶着複雜的情感,衛雄在陳舉的押送下,來到陳止跟前,沒有立刻發聲,只是的看着陳止,觀察、打量。

而隨着衛雄被帶入帳中,周圍忙碌的一個個身影都稍微放緩了動作,不時轉頭瞧着,臉上表情各異,有的好奇,有的鄙夷,有的淡然,有的則帶有一絲恨意。

陳止也在打量着這位拓跋鮮卑的虎將。

說衛雄是虎將,並不爲過。

此人出身不凡,精通兵法謀略,投奔慕容部後,身爲外來戶,爲站穩腳跟,須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衛雄的做法,是爲拓跋部在草原征戰,據說未嘗敗績,積累的了大量的騎兵作戰經驗,在陳止看來,是個難得的將才,正常發展下去,或成拓跋鮮卑發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在原本的歷史上,拓跋鮮卑能發展起來,先得代王位,進而立魏國,最終稱霸北方,爲後來的北齊北周、隋朝奠定基礎,即便有幸運的成分,也是靠着衆人同鑄,才能奠定根基。

眼下,就是拓跋部紮根奠基的時候,因而此時的拓跋將領,自然都是有本事的。

衛雄在陳止眼中,就是個評價上佳的人物,在原本的歷史上,此人最後兵敗身亡,但前期作戰還是可圈可點的。

不過,或許是因爲蝴蝶效應的關係,眼下的衛雄並未達到他原本在歷史上的位置,否則不可能被自己圍困於此,而是該爲拓跋部的中上層。

這樣的情況,正好方便陳止施爲,要知道,即便沒有原本歷史上的高度,但在陳止的眼裡,依舊能看得到衛雄頭頂上那濃郁的青色氣運,隱隱成金印,這代表着侯爵位格的格局,說明此人氣運隆重,是推動拓跋氏崛起的支柱之一。

兩人腦子裡轉着各自念頭。

好一會,陳止才揮揮手,說道:“先給衛將軍鬆綁。”命令下達,陳舉猶豫了一下,還是貫徹了命令,將衛雄反綁在身後的雙手解開。

衛雄作爲敗軍之將,爲代卒俘虜,肯定不能大搖大擺的進來,畢竟是個武藝高強的人,被帶來面見陳止,怎麼也得做點防備,不然突然暴起,後果誰都擔待不起。

在衆人戒備的目光中,衛雄活動了一下肩膀和手腕。

陳止見狀便問了一句:“衛將軍傷勢不輕,不知我這軍中大夫,可曾爲將軍診治了?”他先前忙於整理戰果,處理善後事宜,佈置屯城的後續工作,確實沒時間過問這個,這時見着,便問了一句。

衛雄倒也識趣,點頭道:“府君軍中醫官醫術精湛,已爲某家診治。”他並非客套,比起拓跋部的兵馬,代郡武卒中能隨軍配備諸多大夫,已讓他頗爲意外,而大夫的醫術也很是精湛,就更顯得難得了。

“這便好。”陳止點點頭,不再糾結這些,直入正題,“將軍如今被擒,陳某也不折辱於你,我亦敬仰菑陽公爲人,衛將軍的叔父爲其親近之人,又有同宗之誼,自也明白大義所在,令叔當初領朝廷之命,出鎮拓跋,本該爲朝廷梳理番邦,而今看來,卻是本末倒置,反爲鮮卑爪牙,來寇朝廷邊邑,是何道理?”

這話卻說得衛雄面上掛不住了,這本就是他們這支塞外衛氏最爲人詬病的一點。

菑陽公衛瓘,乃是老臣,新漢一統後也算有些地位,與衛雄所在的代郡衛家,乃是一脈兩支,類似於陳氏的彭城與下邳兩支,衛雄與其叔父衛操乃是留守祖地的一支。

衛瓘發跡後,尤重族人,其時戰亂尚未完全平息,爲多方下注,漸漸將一些本錢轉移到了北邊,萬一天下有變,也算有個退路,於是與北支關係親近。

結果,天下大定,衛瓘卻因捲入了皇家之事而死,家族慘遭株連,亂世之時的佈局,反在天下一統後起了作用,讓衛操叔侄等人得以逃脫,叔侄等人離去前,同樣發動了人脈,在朝廷上留了條後路,趕在衛瓘事發之前,居然得了個奉命出使的名頭。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七百七十章 史家寫人,籍貫先行第五十一章 我優勢很大!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一章 新漢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殺,便被彼伐第七百七十八章 勸諫反在謀中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佔利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敵第九百三十六章 梟雄未長成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龍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爲爐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謀,城中來使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零一章 啓程之時,攔路之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得遠,傳得慢,錯的多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敵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六百二十一章 火!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五十二章 殺雞當用宰牛刀!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七百五十二章 隨我同見陳府君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鮮卑火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三百一十七章 孫武三鼓,陳止復召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