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

奉命出使番邦部族,實是個頗爲取巧的名頭,原因就在於這出使的地點,不在朝廷控制之內。

衛操叔侄等人既是代郡世家,位於邊疆之地,早就有所佈局,和邊疆的幾個部族也有交情,更是給過不少好處,人脈、關係具備,早就開闢好了道路。

所以當衛瓘倒臺的消息傳來,代郡這邊雖然遭了災厄,卻還是挽回了一定的損失,讓叔侄二人帶着部分族人安穩的抵達了部族。

在這之後,儘管朝廷施加壓力,但那時北地已有不穩跡象,新漢朝廷在北邊的威望逐步消退,還需要拓跋部幫忙牽制匈奴,自是不會逼迫過甚,加上不願外揚家醜,加上衛操等人與衛瓘的血脈也非近親,因而未曾趕盡殺絕。

等匈奴崛起,北地各種天災人禍降臨,對衛家叔侄的追捕自是名存實亡,甚至因爲種種緣故,在諸多人脈和巧合的作用下,當初衛操出使的任命居然還在,就讓這叔侄二人在名義上,還能歸於漢廷。

只是這也只是個名義罷了,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衛操叔侄如果真要回歸,只要離開拓跋鮮卑的控制範圍,或者說離開草原,踏入中原,立刻就會被捉拿出去。

這也是衛雄不願意出城投降的原因之一,還是不好拿出來,放在桌面上談論的原因。

不過,既然此刻,衛雄已經是自己的階下囚了,陳止對衛家也有些想法,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少了一些顧忌,直接就提到了朝廷之令。

果然,在經過短暫的不自在後,衛雄便直言不諱的道:“陳將軍是明白人,不會不知道其中貓膩,我衛家也算爲漢廷盡忠了,但天家最是無情,只因叔祖在朝廷上的幾句話,便追究株連,逼得爲衛氏舉家逃亡,但即便如此,我等在那拓跋族中,也不曾有過侵害天朝的提議。”

“如今,你不就帶兵來入寇幽州了麼?”陳止搖搖頭,不以爲意的擺擺手,“說這些都是空的,我既讓衛將軍進來,自然不是說這些廢話的,幽州初定,我這邊事情很多,咱們還是長話短說,這次在北地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你還據守城池,無非是爲了給拓跋六修爭取一點時間,好讓他完成在拓跋部的大事,是也不是?”

衛雄馬上就沉默下來,他並不意外陳止知曉這些,因爲自己放在屯城裡面的那些書信,已經將這個事說的差不多了,自己既然被擒,屯城也已陷落,那些書信自然也都落到陳止手上,再無秘密可言。

何況,他也知道陳止手下有一個密諜司,消息靈通,拓跋部原本與陳氏交善,內裡有諸多人情往來,都是適合安插探子、人手的機會和途徑,若說陳止沒安排人打探消息,那纔是反常的。

見衛雄不語,陳止繼續說道:“不久之前,我就接到消息,說是拓跋單于病重,難以理事,族中政務都交給了拓跋六修處理,這段時間,衛將軍你收到的命令,都不是單于所發,而是來自拓跋六修吧。”

衛雄終於答道:“此事乃是拓跋部內部事務……”

“內部事務?”陳止笑了笑,搖搖頭道:“若是內部事務,又怎會激起拓跋氏的內戰?先前你領軍過來,那位有名姬澹將軍也隨行在側,如今人呢?”

一聽這個,衛雄就意識到,陳止對拓跋局勢的瞭解,還在自己原本預料之上。

陳止又道:“姬澹在拓跋部,論戰功與你齊名,但因出身其族,境遇要好過將軍,更得拓跋氏的信任,眼下幾個拓跋別部征討拓跋六修,如此關鍵時刻,他就被召了回去,協助守衛拓跋本部,倒是將軍你被留下來,幽州攻略固然也很重要,但更多是牽制作用,簡而言之,與棄子相似……”

這話直接說到了衛雄的痛處,讓他難以反駁。

這亦是衛雄等人難以避免的情況,無論立下多大功勞,畢竟隔着層血脈關係,難以得到真正的認可與信任,平時就罷了,關鍵時刻就會出現分別。

看着臉色陰晴不定的衛雄,陳止看了佟海一眼,後者會意,上前道:“不久之前,拓跋部發生變故,單于拓跋猗盧忽然倒下,生死不知,拓跋六修順勢出面,接掌權柄,拓跋部內自然也有反對聲音,卻都被他鐵腕鎮壓,一一拔除,原本在族內頗有威望的拓跋鬱律,都被逼逃離。”

“拓跋部作爲大族,除本部之外,還有許多別部、從屬,其中不乏與拓跋猗盧血脈相近的,有些論起淵源能追溯到拓跋力微時代,如拓跋沙漠汗的後代幾脈,或許更有資格繼承單于大位。”

“這別部、他部一聽說單于倒下,立刻就像聞到腥味的狼一樣,摩拳擦掌,又聽說拓跋六修大肆排擠、打壓異己,逼走不少人,馬上就興奮起來,也不掩飾,直接興兵而去,打的旗號自是撥亂反正。”

內戰就此爆發。

陳止接過話,說着:“本來是六修應對內戰,戰力吃緊,調了姬澹回去,又逼迫衛將軍你速戰速決,偏偏還不願放過牽制我幽州的本意,於是自相矛盾,只能不斷給你施壓,這也是你行險一搏的重要原因。”

衛雄忍不住嘆息,臉色陰沉。

陳止卻沒有停下話語,繼續道:“據我所知,衛將軍與貴叔父能在拓跋部立足,主要是靠着拓跋猗盧單于的支持,有這位老單于鎮住局面,整個部族才能正常運作,至於拓跋六修,我與他接觸不多,但聽聞他在洛陽的時候,對漢家之人多有惡語,若他掌權,一時還能忍耐漢家子弟,時間長了,恐怕拓跋部的漢家兒郎便不會有好日子過了,聽說北方大部之中,似衛氏這般大族求庇護者不在少數。”

衛雄沒有反駁,他很清楚現在這位主公的性子,若非拓跋猗盧的命令,恐怕衛雄根本不會出仕此人。

但聽到這裡,他也品出一點味道來了,卻不敢肯定,便乾脆問道:“陳將軍到底想要將某家如何?”

陳止沉吟了一下,最後方道:“我有意讓衛家歸代,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錦繡文章自口出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終章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漢之賊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六百三十四章 參宿爲爪,白虎主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爲官,非爲這般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計入宇文,段亂其門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難成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退兵更比進兵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五百四十七章 列陣非精兵,戰陣爲先第五百三十八章 胡馬蹤跡顯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五十三章 家中豈能寒其心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終章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一百七十五章 異族初顯跡,朝廷使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