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李儒被殺

興平十二年,臘月二十四日下午,皇帝劉協在宮內舉辦宴會,與臣同樂。

高順承諾不進攻朝廷,令衆人有慶祝的理由,李儒不得不出席。

王允佈置的非常周密,令人密切監視李儒的行蹤,待李儒出了家門,便通知呂布及時出發,前往皇宮,做出與李儒同時到達宮門外,偶然相遇的假象,並擇機下手。

爲了避免李儒起疑心,王允還特別囑咐呂布,絕不能穿戴鎧甲,呂布依令而行;並讓太尉黃婉提前入宮,減少諸人猜疑。

而王允本人,則在安排好一切事務之後,出乎意料的前往太傅兼宗正劉虞的家,欲與劉虞一起進宮。

他想的很好,若是呂布失手,李儒追查,他可藉口與劉虞在一起,不知呂布行事,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

王允爲司徒,錄尚書事,權力很大,劉虞不得不給面子,與王允寒暄一番,然後上車,結伴前往皇宮。

果然如王允所想,呂布與李儒在皇宮外相遇。

呂布身穿錦衣,僅帶十多位護衛,李儒便放鬆了警惕。

爲了減少李儒的提防,呂布遠遠的便先下馬,令護衛退回,並主動向前行禮。

李儒帶了百多名護衛,有一半隨他進皇宮,一半在皇宮門口把守。

李儒因爲裁軍之事與呂布不愉快,既然呂布主動問好,他也不能無禮,爲了安撫呂布,便主動邀請呂布同行。

這正合呂布之意思。

待過宮門口時,呂布突然動手,一把扯過李儒,將其雙手後翻,一手牢牢抓住李儒的雙手,令其不能動彈,另外一手抓過皇宮護衛的一支長矛,對外喊道:“封陛下聖旨殺賊,只誅國賊,與衆人無關,全部棄械投降,則既往不咎,否則皇帝陛下必滅汝等滿門。”

李儒驚道:“奉先這是何故?有話好說。”

呂布怒道:“汝乃國賊,有何好說?今日就是汝的死期。”

李儒又道:“奉先,汝可不裁撤軍隊,此等小事,何故以死相逼?”

呂布不再與李儒廢話;宮門口只開側門,並不寬敞,呂布揮矛殺死幾位就近的護衛,逼退李儒的其他護衛;而呂布的護衛迅速趕來,遞上呂布專用的大長鐵矛,並迅速圍在呂布面前,擋在了宮門口。

另有兩名護衛,準備從呂布手中接管李儒,呂布怕事情有變,堅決果斷的一矛殺死了李儒,隨後翻身上馬,衝出皇宮。

李儒怎麼都不會想到,呂布會突然造反,並如此乾淨利落的將他殺死。

呂布一手舉着李儒的屍體,一手揮動長矛,喊道:“國賊已死,汝等投降不殺!”

此時呂布有武器,有戰馬,可發揮他強大的戰鬥力,連殺近十名李儒護衛,剩餘之人只得畏懼投降,被捆綁起來。

呂布把李儒的屍體狠狠的丟棄到地上。

這時,王允和劉虞正到宮門,見李儒已死,其護衛已投降,心中大喜,他沒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便快速下車,令護衛點燃馬車,立即從城內升起一股濃濃的黑煙,直衝天際。

這是通知其他各處迅速動手的信號。

而劉虞卻不明所以,被驚的呆立當場。

王允大笑道:“哈哈哈,大事已定,伯安快隨我入宮護駕。”他的態度轉變的速度夠快的了,立刻以劉虞表字相稱,而不是此前尊稱的太傅了。

劉虞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迷迷糊糊的與王允一起進宮,面見皇帝劉協。

王允和劉虞進宮後,立即命令封閉宮門,捕殺宮內敵人,保護皇帝。

其他大臣的護衛看到這種情況,被嚇壞了,沒人敢上前,有人在車馬處等候家主,有人則快速返回宅院,通知家中主事之人早作安排。

這時,校尉秦宜祿已帶領大軍前來,呂布先披掛鎧甲,隨後與魏續在城內捉拿西涼一系的人,最重要的是李儒宅內的飛熊軍,呂布欲收爲己用,增強自身實力;且他更貪婪李儒府內的財物。

而王服等人,則是早就按照計劃,控制城門,並在城牆上放煙,通知在城外的魏續帶大兵入城。

這時李儒府內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士兵放假,僅有一部飛熊軍,三百多人在值班;連中郎將李傕都已出城,回到他們在城外的莊園。

他們認爲李儒在城內,參加陛下的宴會,定不會有危險。

呂布官兵把李儒的宅子圍起,秦宜祿高舉李儒的首級,高聲吶喊,李儒已死,令宅內之人快快出門投降。

呂布勇武,見宅內之人不投降,便帶兵衝進宅院,連殺數人,衆人大恐,放投降呂布;呂布令秦宜祿爲統領。

隨後,呂布搜刮李儒宅內的財富,皆歸爲己有,並霸佔了李儒的宅子。

而這時,魏續已帶兵進城,帶兵殺向牛輔宅院,輕鬆除去牛輔,霸佔了牛輔的宅院和財富。

李儒和牛輔皆死,魏續的軍隊很快便控制住了居面。

當李儒和牛輔的首級送往皇宮內後,皇帝劉協始信政變成功,激動的嚎嚎大哭起來。

隨後陛下令王允繼續擔任司徒,錄尚書事,總覽朝政。

所有的功勞皆歸於王允。

隨後,王允發佈命令,將城內與西涼兵將有關係的人全部捕殺,無數人因此而死亡,長沙城內血腥刺鼻。

呂布和魏續僅僅是戰領了兩座宅子,並把飛熊軍在城內的人收爲己用,殺的人少之又少;沒想到王允一介文人,殺起人來卻毫不手軟。

如此狠毒的殺戮,令城內之人恐懼,很多人趁夜逃出城去,控訴王允的歹毒;也有人主動攀附呂布,尋求保護。

呂布等人極力勸阻,無奈王允目的已達到,根本看不起呂布,僅視其爲俠客,絕口不提衛將軍之事。

呂布欲用所繳獲的李儒和牛輔的財物賞賜城外的西涼諸部,以爲朝廷所用,亦被王允拒絕;呂布苦悶,只得在家以飲酒爲樂,內心卻認爲,擊殺李儒,還政朝廷,他纔是最大的功臣。

王允既沒有及時安撫呂布,又沒有積極安撫城外的涼州諸部,而是在清理城內的涼州餘孽,鞏固他的權力。

董承、伏完、吳碩、黃婉和劉虞等人勸阻王允少殺戮,其蠻橫拒絕。

作爲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衆人的稱讚,於是,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狂言道:“連李儒這樣不可一世的大奸賊都死於我的手下,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

他便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羣下不甚附之。

每當羣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權宜之計,而是正襟危坐,面無和悅之色。

這爲他的迅速敗亡,留下了伏筆。

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231章高順賣馬第194章盧植獻計第196章高順辭官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286章強勢呂布(六)第642章正面對決第543章劉備逃跑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192章盧植做媒第438章招降之策第549章統一江北第188章高順進京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437章武都郡戰略第248章關羽出兵第463章益州使者第127章和連發威第268章斬殺柯最第219章狠辣徐榮第282章強勢呂布(二)第237章劉宏怒火第317章震驚帝都第585章促進發展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442章趙雲的建議第423章笮融反叛第57章張遼現身第179章尋賢遭拒第326章沮授出兵第220章見公孫瓚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160章驚喜連連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178章黃巾落幕165章救援北海第587章高順論天下(下)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170章強勢黃巾第378章合縱連橫第173章皇帝封賞第577章呂布逃跑第72章戰後獎勵第291章周飛新政第554章高順的良策第13章回村第651章支持道教第481章新設三郡第63章萬事俱備第293章卜己投降第232章皇家婚姻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71章鮮卑動態第6章葫蘆谷第469章荊揚水戰第645章大獲全勝(上)第34章憤怒的匈奴第438章招降之策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05章超級忽悠第386章高順陽謀第219章狠辣徐榮第512章接收豫州第65章關門打狗第65章關門打狗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96章呂布基情第652章一晃十年第170章強勢黃巾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297章北疆異動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16章相互算計第212章偷襲鮮卑(上)第518章袁術之死第295章臧霸請降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82章張讓心思第10章瘋狂殺戮(下)第175章高順封侯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33章智擒魁頭第630章征伐歐洲第470章孫堅出擊第18章縣長來訪第158章張角出逃(三更)第307章引蛇出洞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2章馬邑縣長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401章中原局勢第247章匈奴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