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

劉啓登基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弄死鄧通、趕走張釋之,報了私仇。然而,這對劉啓來說還遠不夠,因爲對他來說,還有一件大事要辦。要辦成這件事,必須做一些人員調整。

很快他提拔了一個人——晁錯。

這個人的能力很強,對西漢王朝來說,其的影響力不弱於以往歷代名臣,但他的名聲卻不是太好。當然,我也並不是說他是個壞人,對這些搞政治的人來說,是很難用“好”和“壞”來做評定的。

晁錯兢兢業業,說了不少話,出了不少主意,幹了不少事,勞心費力、掏心掏肺地混了一輩子,卻沒能落個好名聲,着實有些窩囊。

但縱觀其一生後,就會驚奇的發現,他之所以會撈得這麼個結果是與其性格分不開的,因爲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急功近利。

關於這個人,是有必要做個介紹的。

公元前200年,劉邦和冒頓正熱火朝天搞“白登之圍”時,河南潁川晁家誕生一嬰兒。他老爹晁太公對政治事件頗爲關心,覺得皇帝打的這一仗有點不太像話,被人按住腦袋敲打有點不太好看,但嘴上不敢胡說,因此拿自己兒子尋開心,起了個名字——“錯”。

實際上,這個“錯”字還有另外幾重含義,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查字典。

其中這個字可當名詞用。有這麼一句古詩:它山之石,可以爲錯。“錯”字在此的含義是:琢玉用的粗磨石。

它還可以當動詞用。解釋起來是:動手(磨擦、塗飾)使金屬器皿恢復本色。

晁太公給兒子起的這個名字真可謂動了一番心思。不得不承認,他真有先見之明,用一個字先行概括了兒子的一生。

高,真是太高了。

待晁錯年紀少長,老爹就給他請了個家教老師,主攻法家“刑名之學”。這一學就是很多年,待其成年已對法家學說頗有研究。

然而這個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卻很有文采,文字功底相當了得,因此小有名氣。漢文帝時期,被朝廷徵召,西入長安,成了一名正式公務員。

而入仕途後,晁錯並沒有繼續搞自己的專業,反而被分到了“太常”手下,在宗廟祭祀禮儀之事上下起了功夫。

法律是以事實爲準繩的東西,祭祀則完全是在務虛,按理說就晁錯的專業,不可能會做出什麼成績。然而,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晁錯在他的務虛崗位上乾的還很不錯,對歷朝歷代的典章制度、傳聞逸事竟然瞭若指掌,這讓領導眼前一亮,很快得到了提拔——太常掌故。

晁錯時來運轉的機會來了。

當上“掌故“沒多久,皇帝下詔,安排了件新差事:徵召學習《尚書》之人。

也許有人會問了,劉恆簡直閒的沒事幹,大張旗鼓地搞這麼一處幹什麼?學不學尚書還用下詔令?

答案是肯定的。

《尚書》是儒家學說的範疇,早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這部典籍也全被付之一炬,基本失傳。後世全憑民間愛好者的記憶,代代相傳。到漢文帝時期,懂的這部典籍的只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濟南伏生。就僅存這麼一個碩果。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尚書》二十八篇﹐就是由他傳下來的。

據傳,這個伏生早年是秦朝博士﹐專治《尚書》。後來秦始皇焚書時,他將《尚書》殘片藏匿於牆壁之中,躲過一劫。

漢朝廢除《挾書律》後,其從壁中取出,亡失數十篇,僅得二十餘篇。他捧着這部典籍,開始在齊魯講學。

然而,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對這部典籍感興趣,關鍵原因在於大家都不懂,也沒用處。因此,伏生搗鼓了很長時間,沒幾個人願意聽他講課。

後來這件事引得朝廷的重視,劉恆下詔,徵召能讀《尚書》之人。可此時的伏生已是九十多歲的老大爺,就他那老胳膊老腿,稍有顛簸,隨時可能散架。沒辦法,劉恆又下詔書:徵召願意學習《尚書》之人。

太常相應領導號召,也出於職責範疇(太常負責禮儀,對典籍記載的傳統習慣是應該知曉的),因此推薦自己的得力干將前去受業。這個得力干將就是晁錯。

對晁錯來說,這是一次鍍金。因爲就其隨後的做爲來看,《尚書》這本書對他的影響並不大。

在後世,真正把《尚書》傳下來的,還是伏生的兩個學生——濟南張生和歐陽生。後來,《尚書》學發展爲三家,即歐陽高建立的“歐陽氏學”,夏侯勝建立的“大夏侯氏學”,夏侯建建立的“小夏侯氏學”。當然這是後話,也是一個很專業的學術理論範疇,我在此就不拿這方面說事了,況且也說不好。

晁錯學成歸來後,儒法貫通,學問大長,名聲大長,說起話來引經據典、頭頭是道,這讓劉恆刮目相看。簡直是個大才嘛,太常那裡不用去了,去輔佐太子吧,捎帶教他一點文化知識。就這樣,晁錯成了太子舍人,沒多久後改爲太子門大夫。

晁錯的確也不是白給的,他很清楚自己這個職務意味着什麼。現在的太子,就是將來的天子。在這裡,不需要你幹多少活,只要和太子關係處的好,將來就能前途無量。因此,進了太子府後,晁錯頗有眼色、腳踏實地的待了幾年。

況且晁錯的口才好,能言善辯;懂的多,博古論今。一天到晚給太子將一些逸聞軼事,把這個儲君唬得團團轉。久而久之,太子大小事都和他商量,成了太子府的“智囊”。

期間,他發揮自己的寫作功底,給太子劉啓上了一書——《言太子宜知術數疏》,陳說太子應通曉治國的方法。他這一招,得到漢文帝讚賞,拜其爲太子家令。

從這個崗位上開始啓動,將會一步登天。

劉啓對自己的“智囊”也格外關照,剛登基第二天,就爲晁錯找了份新工作——內史。這個崗位的職責可用一句話概括:奉王命策命臣下。也就是說,晁錯水漲船高,成了皇帝家裡的“管家”。。.。

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