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夜訪

忽必烈一招手,我乖覺地應了一聲,腳步輕輕地走到他身旁。因見他心情不悅,我也不敢太過跳脫,伸手拽拽他的衣襟,小聲叫了聲:“父汗?”

“嗯。”他本有些心不在焉,見我叫他,才俯下身來。我認真地看着他的臉,眼睛直望到他眼裡去,翕動着嘴脣,輕聲道:“父王不高興?”

他盯了我一小會兒,眉頭才慢慢舒展開,嘴角掛上點兒笑影,臉上的細紋顫了顫。忽必烈四十有七,雖仍是壯年,臉上也開始顯出老態。

把手抄到我肋下,卻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將我輕鬆舉起來,他揉揉我的頭,笑道:“長沉了,阿爸舉不動你了。”

“我都十二歲了,身體也壯實了,阿爸舉不動是正常。”我歪着頭眨眼笑道。

“朕剛剛說的玩笑話,你這小身板,朕怎會舉不動?”他用指頭在我臉上颳了刮,開始耍賴。

我故作深沉地擺擺手:“阿爸可不能隨便開玩笑。君無戲言吶!”

“哈哈哈——”忽必烈一仰頭,響亮的笑聲在殿中迴盪着,殿內的怯薛官見忽必烈心情好了些,都鬆了一口氣。

他拉着我走到坐牀上,讓我在身邊坐下,開口問道:“今兒白天就來找朕,你這麼大的小人兒,有何要緊事?”

“因見今晨省官已入宮面奏了,兒臣以爲父汗午後只是處理些常務,便過來一問。哪知父汗正忙,若知如此,兒臣並不敢叨擾父汗……”我認真回道。

幾句平白的話又惹得忽必烈一通大笑,不知是不是因爲他剛剛心情不好,所以笑點很低,我有些莫名其妙,只能沉默着等他開口。

“跟着竇漢卿讀了幾個月的書,說話越發文縐縐了,都成了小小女秀才了!”他用大手摟過我,“說罷,來找朕何事?”

我就把爲真金月烈預備禮品一事和接手位下食邑那事一併說了。忽必烈聽了,卻也沒怎麼上心,只道:“後宮位下食邑,本就是大哈屯主管,中政院負責。你額吉有此想法,直接告訴中政院就成了。何必多此一舉?”

“位下食邑本就是父汗賜封的,母后和兒臣並不敢專斷。”

忽必烈聞言默然,過了會兒,才緩聲道:“你額吉是個明理的人。饒是做了大哈屯,依舊勤儉自持,安分守己。前番朕征戰在外,也曾聽說,朝廷送來的氈毯,是大哈屯帶領宮女用廢弓弦趕製的。朕先前竟不知她用心如此,每每想到此事,總覺得苦累了她。”

“父汗心意,額吉都明白。父汗即位不久,就北上征戰。過去一年,各地又時有災荒。諸王賞賜,又不能省了去。國用吃緊,額吉想來算去,只有在用度上省一些了。”

“有你額吉在後宮主事,朕也安心了。這也是朕的福分不是?昔日唐太宗有長孫皇后,朕的大哈屯明事理、有識略,卻也不輸於長孫皇后。”忽必烈拍着我的肩膀笑道,眼神明亮,語氣頗爲自得。

得了,我覺得這個話題可以結束了。再說下去,就是虛辭了。忽必烈的后妃不止一個,我也不能一味的誇讚自己生母。

於是琢磨着轉移話題:“父汗,近日裡真金哥哥籌備婚事,我們功課都暫停了,兒臣還想繼續跟竇先生學習,不知可不可?兒臣想了,自己騎射方面總比哥哥姐姐們差一些,就在讀書上補一補吧。”

“有何不可?”忽必烈很痛快,“真金不得空,就叫安童、不忽木陪着你一起學吧!他倆如今侍奉御前,漢人的東西得多學着點兒。”順便又給我拉兩個伴讀。

我高高興興地謝了恩。他又開口:“不要只讀四書一類。史書上也用點兒心,《史記》、《資治通鑑》都試着讀讀。瞭解點兒漢人歷史掌故,眼界纔開闊。若是有心瞭解外國曆史,朕就讓也裡可溫(1)或回回學者教給你。朕的女兒,所學所知,不能太侷限。”

我又是滿心歡喜地應下了。如果忽必烈讓我學學歐洲史、中亞史、波斯史,我當然願意。即使在現代,我所知的外國曆史知識也少的可憐,就連《一本書讀懂歐洲史/美國史》這種地攤貨都沒翻過。如今蒙古帝國的版圖早已不限於中原一帶,中亞草原、斡羅斯、波斯,爲各大汗國掌控,都是蒙古帝國的領土,其歷史往事,我也應該知曉些。

“前日裡大宴上,朕聽小火者說安童醉得厲害。想必是近來心情不好。朕看他輪值時,臉上也絕少笑意。”

我還在盤算讀書一事呢,忽必烈就開始歪樓,又說起安童,可見他對這個外甥還是挺關注的。霸突魯是他的連襟,又是過命的好安達,如今英年早逝,於情於理,忽必烈都應對安童一家上點兒心。察必心疼安童,他服孝回來後,頗多看顧。安童輪值留宿禁中時,常被察必叫來一起吃飯。本是叫他來放鬆一下的,奈何這小少年在自己姨媽面前還是執君臣之禮,半點不懈怠,察必也很無奈。

“唔,他那次確實喝多了。心情不好時酒就醉人,所幸沒有誤事。”我點頭應着。

“近日真金忙着婚事,月烈也快出嫁了,大家都不得閒。你和安童關係不賴,平日無事,多往他那裡走走,他心事重,你多開解着點兒。”

“兒臣明白。”我點頭應了。

*

其實也不用我開解,那木罕就給他開解了。安童、不忽木回朝後,若不輪值,常被那木罕拉着去鄉下聽評話。噯,這回他的翻譯團隊已擴展到兩人了。有時趕上鄉里搭戲臺,會把我叫上,有旦角的戲,就讓我用蒙語翻譯臺詞,小生的戲則是安童、不忽木兩人的事。那木罕要求頗高,不僅要我們翻譯,語氣神態也要一致,完全cos臺上旦角末角的神.韻。安童和不忽木都是正經人,角色扮演一時玩不來,我原先在大學裡混過一年的話劇團,下限低一些,還能放得開。

晚上又是安童入值,忽必烈今日事務少,是以可以早些安寢,安童也得以早早回值房。我得知他夜裡有空,時候卻還不太晚,就讓阿蘭陪着一起過去看看。

值房裡點着油燈,還不算暗。他正在燈下看着文牘,見我進來,忙起身相迎。因已來過多次,我也不客套,擇了一把椅子大大方方坐下。安童便命人準備奶茶、果子。

小火者領命去了。我看他桌案上還攤着文卷,便道:“今天擾了你吧?你先忙你的,不用管我。”

“卻也不是急務,只是去年裡省堂裡的文牘。一些不甚緊要的,大汗命省掾取來叫我學着,也好多熟悉典章律令。”安童說話間,已將桌案上的文卷收好。

“過來坐。”因爲沒有外人,安童也不跟我拘禮了,很隨意地招呼我過去。

說實話,自從那次他在我面前痛快地哭過後,我倆再單獨相處時,他就不像以前那樣端着了,言談間更放鬆了些,偶爾還會流露出孩子氣,我們二人也更加親近。

我樂得如此,在他面前,我也不用端公主的架子了,卻也輕鬆自在。

一時間,小火者已端上了奶茶、炸果子等物。我看着這些,微微皺皺眉:每次來都是炸果子,我已經吃膩了。

安童見我這樣,有些犯難:“我這裡不比你住處,宵夜只有這個。”

“沒事兒,我自帶了。”我笑道,掏出隨身的小包裹,攤到桌案上,把裡面的東西抖落出來,“葡萄乾、杏脯肉,還有尚食局進奉的糖炒栗子。”

安童看了看桌案上的零食,果然,目光定住了,也不說話了。

剝了一顆栗子遞給他,我笑道:“別客氣,不要勞動我動手,你自己來。”

於是我倆歡歡樂樂地吃了起來,不多時,桌子上就滿是栗子殼。兩種果乾也一掃而光。想不到他也愛吃果脯乾果,我有些驚訝。

看了看這片狼藉,安童臉色微紅,有些不好意思,擦擦嘴便不說話了。

這貨的傲嬌屬性一時半會還很難糾正,我有些犯難,笑笑:“沒什麼,你願意吃,我看了也高興。”結果他臉色更紅了。

我不再逗他,轉移話題:“別速真近來怎麼不來找我?那隻狐狸她可喜歡?”前日大朝會期間,我捉的那隻狐狸到底給別速真送了去。

“阿爸去世後,她一直悶悶不樂,不久便生了一場病,前日裡纔好。她說叫公主不要掛念,小狐狸養的很好,名字還叫阿勒坦。”安童說着,眉宇間又掛上愁色。

“那就接她到宮中休養,叫太醫院的醫官好好診治一下。既然病好了些,也該出來活動下才好。”

“月烈公主、真金王子都要大婚了。她剛痊癒,還帶着病氣,入宮恐怕不妥。況且,她自己……也不願來。”

說到最後,安童的目光有點閃爍,我初時不解其意,略一想想,就明白了:別速真對真金的心思,安童這個當哥哥的,怕是也早明白。

用手彈了彈杯盞,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把胳膊往桌上一搭,下巴墊在胳膊上,默默地盯着桌上果殼發呆,燭火爍動着,一時晃得我眼花。

我只得側過臉去,一轉頭,纔看見安童正默默地凝視着我,目光落在我臉上,眼神安靜而平和,臉部輪廓在燈火下顯得柔和了幾分。

“怎、怎麼了?”不知怎的,我竟有些慌亂,言語也不流利了。

安童卻神色自若,嘴角一翹,笑意緩緩流淌,沒說話,只是用手指指右臉上眼角一處。

他指的是我眼角處的胎記?我不安地用手在右臉上摸了摸,嘴上含糊道:“不是自小就有的嗎?燈下哪裡看得清?”

安童笑了笑:“小時候,額吉就告訴我姨母有對孿生兒女。女兒自小臉上就有片雪花胎記,於是起名叫‘察蘇’。你小時候那雪花還明顯,從和林回來時就淡了許多。前日裡我看了,這印記又變清楚了。”

他何時留心了這些細節?我自己都沒怎麼注意。心裡犯着嘀咕,又慌忙取出隨身小銀鏡,在臉上照看:若是胎記太明顯,豈不醜得很?

“不礙事,印記很小……也不難看。”

我這才放下心來,心裡忍不住吐槽:胎記神馬的,真是狗血的橋段。若是我以後隱姓埋名想混跡市井,豈不是很容易因此泄露身份?

我正胡想着,那邊安童早已轉移話題:“之前,我送你的話本子看的怎樣了?”

“有的看了,有的懶待看,密密麻麻,長篇累牘,看了頭疼。那木罕常拉着我去聽評話,我也就不用自己看了。”

提到那木罕,安童也是一陣頭大:“他明日還要拉着我去鄉里。你去不去?”想到要給王子提供免費翻譯服務,他也是很鬱悶的。而且王子同學要求越來越高,有時還要帶演技的。

“好啊!”跟着那木罕雖然要提供免費勞務,但出去逛逛也不錯。我答應得很痛快。擡眼看看,燈光下,安童嘴角邊也漫出一絲笑意。

第53章 獻策第187章 姐妹第39章 凱旋第16章 出逃第184章 詢問第228章 謗怨第160章 說服第179章 獻藝第28章 局勢第120章 學字第151章 分裂第46章 勸諫第159章 出路第181章 春水第30章 決定第108章 怒斥第168章 宴飲第4章 懷疑第192章 伴讀第129章 利害第175章 除夕第6章 真金第37章 鈔法第145章 要求第238章 解脫第161章 踐諾第52章 坦誠第111章 成全第49章 婚禮第34章 評價第152章 降附第220章 人心第18章 開平第194章 元正第75章 歸返第2章 路途第150章 矛盾第1章 莽原第195章 痛打第242章 鉤考第168章 宴飲第204章 讒害第156章 歡飲第69章 國事第159章 出路第92章 圓議第150章 矛盾第152章 降附第30章 決定第223章 疑心第169章 舊情第203章 情竇第113章 放手第194章 元正第54章 浸潤第112章 請罪第62章 圖謀第208章 立誓第74章 漕渠第9章 診病第162章 旅人第114章 雙喜第140章 求助第40章 比試第163章 大都第207章 受命第61章 亂局第29章 表態第219章 忠烈第178章 綠珠第54章 浸潤第246章 夜襲第55章 歸降第134章 緩和第235章 表章第57章 使臣第19章 陪伴第89章 奏對第100章 安排第128章 盟誓第156章 歡飲第200章 憂懼第136章 轉機第89章 奏對第42章 辯駁第132章 到達第98章 居心第162章 旅人第101章 提點第156章 歡飲第81章 道喜第68章 封王第92章 圓議第227章 責難第83章 敬酒第210章 叔侄第89章 奏對第153章 生機第160章 說服第173章 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