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

楊溥怎麼不清楚,這是朱祁鎮給他的選擇題。

要麼就將施禮無罪,乖乖的開始讓大量年老的官員致仕。要麼就是施禮個人的問題。處置施禮一個人就行了。

楊溥說道:“老臣明白,施禮的病情,第一時間就該告訴朝廷,讓朝廷派人接任,他欺君罔上,治家不嚴,當令禮部追回出身文字,明正典刑。”

朱祁鎮說道:“就如此辦吧。”

出身文字就是施禮的士籍。他考取的所有功名都剝削掉,類似於開出黨籍,剝掉政治權利終身。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任何大官被處死之前,都有這一出。

朱祁鎮說道:“會昌伯治家不嚴,交接匪類,奪爵。至於下面從黨,讓三法司會審,絕不姑息。”

朱祁鎮這樣做,也是給文官一個面子。一個臺階。

對會昌伯來說,恐怕覺得奪爵這個處罰,比殺了他還嚴重,原因很簡單,殺了他,不過殺他一個人而已,但是奪爵,卻是將孫家世襲罔顧的爵位給奪了。

對孫家來說,從此門第硬生生降了一個臺階。

其實,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一直是有想法的。

錢婉兒識大體,不求封父親爵位。但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公。憑什麼孫家出了一個皇后,就有爵位,而錢家也出了一個皇后,就沒有爵位?

朱祁鎮能擋了一時,能擋一輩子。

所以,他心中早就想將孫家的爵位給剝奪了。

倒不是朱祁鎮嫉恨當初孫家不肯幫他。而是他想維護大明爵位制度的聖神性,非功不的封爵。而任何一個爵位,在待遇上就能與一品大員,分廷抗禮。

只有爵位的聖神與稀少,封賞的時候,才能讓下面的將領感到珍貴,否則嫁一個女兒,就能與人家沙場搏命功勞相比,這豈不是說,鐵血軍功比不上裙帶關係。

正在準備與瓦刺打仗的朱祁鎮,對會昌伯這三個字不順眼已經很久了。

看朱祁鎮登基以後所封的兩個爵位,一個是定西伯蔣貴,一個威寧伯方瑾。蔣貴爲朝廷效力數十年,白髮老將尤沙場搏命,以少勝多,這纔有定西伯,而方瑾乃是父子兩代人征討麓川,方政更是力戰不屈,衝象陣而死,這纔有威寧伯方瑾,這威寧伯與其說是獎方瑾陣斬思任發之功,不如說是獎勵方政對大明的忠心耿耿。

會昌伯工部一小吏而已。何德何能?與這兩者並列。而今朱祁鎮不過是順手爲之而已。

楊溥聽了之後,這才鬆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這一下子,我就好辦多了。”楊溥說道:“臣遵旨。”

朱祁鎮說道:“這事就說到這裡了,先生回去催一下刑部,大理石,都察院,讓他們快一點便是了。而今說一說,這些銀子的問題吧。”

楊溥說道:“這事情,大多是周忱負責,臣以爲應該宣他進來說話。”

朱祁鎮點頭,對身邊的張環,說道:“請周尚書進來吧。”

張環點頭,立即下去了。

不過片刻,周忱就到了。一番行禮過後,周忱小心翼翼的落座。首先就說起這一千二百萬兩銀子。周忱說道:“陛下,太倉銀庫,僅僅有銀子二十萬兩,朝廷乏銀,這一千二百萬兩銀子,請劃入太倉銀庫之中。”

朱祁鎮有些猶豫。

周忱這一段時間,並非什麼也沒有做的。

他將朝廷在北京的倉庫全部整合了一遍。

首先劃分出兩個倉庫體系,一個是內承運庫,也就是內庫。一個是太倉庫,也就是戶部。可以說是國庫。

北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倉庫,不可計數,即便是宮中倉庫,也是以甲乙丙丁直接排十幾個字後面了。天干都不夠用了。

所以,周忱所做的,並不是將這些倉庫裡面的東西,來回搗騰。而是重新理清了關係而已。

分一個侍郎專門負責所有倉庫。

從之前皇帝什麼都能管,變成了皇帝可以直接管理內承運庫,必須通過戶部才能管理太倉庫。

不過是將之前潛規則確定下來而已。

最大壯舉還是敲定了太倉銀庫,所有倉庫之中,唯有這個倉庫,是新建立了。

有人要問了?

之前沒有太倉銀庫,大明的銀子往哪裡放?

是在內承運庫之中。

這也是爲什麼太皇太后能在合理的情況之下,爲朱祁鎮攢下三千多萬兩銀子的原因。因爲大明絕大多數銀子都在這裡了。

大明法定貨幣是寶鈔,雖然大家都知道寶鈔不能用了,但是在之前規定之中,金銀乃是如果珍珠一般的寶貨,自然是劃分到了內庫體系之中。

如金銀珠寶,各種奇珍都是劃入大內的。

戶部下面沒有銀庫的。之前戶部尚書都是用別的名目存銀子。畢竟上有政策下用對策,朝廷又不能真不用銀子,只是劉中敷這個戶部尚書,乃是太皇太后的死忠。

於是乎,情況可以想象了。

而今周忱建立太倉銀庫的舉動,未必不是對太皇太后之前的行爲,無聲的抗議。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就依周卿之意吧。”

太皇太后畢竟是擔心幼主臨朝,下面人有別的心思,固然在政事,人事上放權,卻私下將財政捏的緊緊的。

反正是罷一切不急之物,除卻必須的政務之外,各種花銀子的事情,都停下來。朝廷也不用花那麼多銀子。

但是而今,情況不一樣了。

朱祁鎮要做事情,一個健康的大明財政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大明財政內外失衡的厲害。

而且周忱這個人,不是一個強項令,朱祁鎮真想要銀子,周忱這個人只會乖乖的將銀子準備好,並親自押送入內庫。

決計說不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話。

如此放在戶部,與放在內庫又什麼區別?

而且王振有些小動作,朱祁鎮未必不知道。再讓王振揩油?

周忱心中鬆了一口氣。

周忱本質上,不想與朱祁鎮硬抗的,但是他想將大明財政確立在銀本位上,那麼戶部如果沒有一個專門的銀庫,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他雖然滑頭,但是本質上,他所有一切伎倆,都是爲了辦事,而並非相反。他的外柔之內,還有內剛。

周忱連忙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鎮說道:“好了,銀幣銅錢準備的怎麼樣了?”

周忱立即說道:“臣以爲辦好了,樣錢就在殿外。”

朱祁鎮說道:“呈上來。”

隨即有太監端着兩個紅木漆盤,上面鋪墊一層紅布,而紅布上面,分別有一枚銅錢,與一枚銀錢。

這銅錢與銀錢樣式上一模一樣,都是外圓而內方。

一個上面寫着,正統通寶,乃是銅錢,一個寫着正統重寶,乃是銀錢而已。

朱祁鎮過手一看,掂量兩下,就示意楊溥看看,楊溥也掂量了一下,說道:“這銅錢早就有一定之規,只是這銀錢,卻是如何說法?”

正統年間雖然很少鑄造銅錢,但是還是有一點規模的正統通寶在世面上流通,楊溥早就見過了,也就是朱祁鎮從來手不沾錢,覺得稀奇而已。

楊溥的目標一開始就是放在銀錢之上。

周忱說道:“按陛下的意思,七分銀,雜以它物鍛鍊而成。一枚值一兩。”

楊溥說道:“如此說來,錢息三分?”

周忱說道:“不足三分,戶部寶源局還是需要錢的。”

朱祁鎮說道:“唯一一點不足,就是銅錢之中有方孔,卻是爲了用細繩貫穿,一貫千枚。而今天下有多少百姓,能有千兩傢俬?無用之極。”

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六章 困境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