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遠洋護衛

因爲擁有全球第二大水下艦隊,所以中國海軍非常重視反潛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潛也一直是中國海軍的短板。所幸的是,在過去的幾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中,中國海軍沒有遇到強大的對手,在反潛作戰上存在的嚴重缺陷,沒有在實戰中暴露出來。

只是,隨着中國海軍走向遠洋,反潛成爲了不比防空差的關鍵問題。

在艦隊反潛力量中,護衛艦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威海”級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以說,在“威海”級之前,中國海軍沒有一種像樣的反潛護衛艦,甚至沒有一種能伴隨航母戰鬥羣進行遠洋作戰的護衛艦。不管是曾經風風火火的054a型、還是後來的054b型與054c型,都只算得上是沿海型護衛艦。比如,054a型的最大航速只有二十七節,根本跟不上航母。雖然054b型與054c型的航速有所提高,特別是054c型,在採用了新式燃氣輪機之後,最高航速達到了三十三節,超過了“長江”級航母,但是僅有四千五百海里的最大續航力,仍然離遠洋作戰有很大的差距。

受此影響,在研製“威海”級的時候,海軍把遠洋作戰能力放到了首位。

基本要求就是,最大續航力至少得達到六千海里(這是從廣州到安達曼-尼科巴羣島的往返航行距離),最好能以三十節的速度航行四千海里(這是從廣州出發,到達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之後,再巡邏二十四小時的最低要求)。

顯然,新式護衛艦要麼採用核動力,要麼增加排水量。

相對而言,核動力是滿足性能的最佳選擇。

從後勤保障方面看,在航母、巡洋艦與驅逐艦陸續實現了核動力化之後,大型遠洋護衛艦採用核動力,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後勤保障成本。當時,威海造船廠在第一份標書中就提出採用核動力。從綜合保養成本來看,在覈反應堆的堆芯壽命達到三十五年的情況下,也不會比常規動力昂貴多少。說得簡單一點,核動力戰艦終生不用更換堆芯,能在三十五年的服役期內節約不少的燃油成本。

問題是,核動力戰艦的建造成本比常規動力戰艦高得多。

僅動力系統一項,就將增加數十億元。對於建造價格不到兩百億元的護衛艦來說,這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此外,還得考慮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

中國既是海軍強國,也是海軍裝備的出口大國。到二零三零年,中國已經超過歐盟,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艦艇出口國。可是受“華盛頓條約”限制,中國不可能向其他國家出售核動力戰艦。當然,在需要採購戰艦的國家中,也沒有幾個買得起動輒上千億元的大型戰艦。

也就是說,中國能夠拿到國際市場上販賣的,只有護衛艦。

雖然已經有好幾家造船廠專門針對國際市場,推出了一些較爲廉價的戰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海軍沒有采購這些戰艦。

可以說,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海軍是否是第一用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結果就是,爲了打開出口市場,通過對外銷售來分攤研製與設計成本,中國海軍在第二輪招標中就要求必須採用常規動力。

這樣一來,增大排水量成爲必然選擇。

最終,威海造船廠獲得了海軍的訂單,而且首艦就以“威海”命名。

到二零三二年初,“威海”級第一批的前四艘已經服役,而且全部編入了“崑崙山”級航母戰鬥羣。到年底的時候,後四艘也將服役,並且編入“秦嶺”號與“太行山”號航母戰鬥羣。到二零三五年之前,第二批八艘也將服役。到時候,四支“崑崙山”級航母戰鬥羣將各得到四艘遠洋護衛艦。

兩個批次的十六艘護衛艦存在一些差別,但是基本數據相差不大。

因爲與“昆明”級驅逐艦共用艦體,所以“威海”號的標準排水量爲六千八百噸,滿載排水量爲九千二百噸,完全符合戰艦大型化的潮流。與“昆明”級相比,“威海”級的最大特點就是側重於艦隊反潛,在武器、電子設備等方面,完全以反潛爲主。這麼做,最直接的好處就大幅度降低了建造成本。別的不說,“威海”級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而且導彈垂直髮射筒減少到四十具,同時選用了價格低廉的相控陣雷達,僅此就使綜合建造價格降低了接近百分之四十。此外,“威海”級沒有配備大口徑電磁炮,只是可以採用電磁炮模塊,還將造價減少了近百億元。在以控制建造成本爲最高目標的情況下,“威海”號的建造價格僅爲二百二十億元。如果算上外銷分紅,“威海”級的平均建造單價只有一百六十億元左右,僅爲“昆明”級的五分之一。

必須承認,海軍做了妥協,也獲得了一種足夠廉價的戰艦。

導致“威海”級如此便宜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巨大的外銷數量上。

到二零三二年初,北方船舶重工集團已經接到了二十八艘的海外訂單,建造週期已經排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後。因爲中國海軍的採購量只有十六艘,所以這二十八艘外銷戰艦分攤了大部分研製與設計費用。

如此好的外銷成績,與威海造船廠的營銷戰略不無關係。

在推銷“威海”級的時候,威海造船廠採用了非常靈活的商業操作手段,即可以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採用不同的任務模塊。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客戶非常有錢,需要一種高性能的多用途戰艦,“威海”級能在末段反導能力與遠程打擊能力之外的其他性能上,完全達到“昆明”級的標準,成爲一種名副其實的多用途驅逐艦。如果客戶沒有那麼多錢,對戰艦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威海”級還能在標準型、也就是中國海軍的反潛型基礎上,適當簡化作戰系統,降低建造價格。

事實上,這已經是各個西方國家戰艦營銷的基本模式了。

在出售的二十八艘“威海”級中,有二十二艘是“低配”版本,其中又分成了反潛型與多用途型。因爲是“低配”版本,這兩種型號的“威海”級主要簡化了電子設備,畢竟電子設備是戰艦上最昂貴的組成部分。剩下六艘中,四艘是“標配”版,其中又有兩艘是多用途型。只有沙特阿拉伯採購的兩艘是完全以“昆明”級爲標準的“高配”版,而且這兩艘也是沙特海軍東西兩支艦隊的旗艦。

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威海”級仍然算不上是“完美”的戰艦。

關鍵就在動力系統上。

雖然“威海”級的最大續航力達到了七千五百海里,而且能以三十節的速度航行四千海里,在測試的時候達到了三十四節的最高航速,但是仍然比不上核動力戰艦,而且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遠洋作戰能力。

唯一的改進辦法,就是採用核動力。

爲此,在下達了第二批八艘的訂單之後,海軍委託威海造船廠,研製適合護衛艦的核動力模塊,並且在二零三一年批准了一筆高達十五億元的研製費用,在今後幾年還會繼續投入研製資金。

只是,海軍看重的不是裂變反應堆,而是聚變反應堆。

根據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聚變反應堆的總質量比裂變反應堆小得多,而且可以非常便捷的控制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從而用同一種堆芯,設計出多種輸出功率不同的動力系統,最大程度的減輕後勤保障負擔。

說得直接一點,海軍不用再爲各種級別的戰艦研製不同的反應堆。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中國海軍總共有三大系列的十二種裂變反應堆,僅僅是維護這些反應堆就要採購上萬種零部件。和平時期還沒有多大問題,到了戰爭時期,必然會對後勤保障造成嚴重負擔。

如果能夠用一種動力系統取代所有動力設備,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在戰艦的建造安排上,遠洋護衛艦排在多用途驅逐艦前面,而下一代巡洋艦與航母的建造工作還沒有安排下來,所以海軍決定先在造價較爲低廉的遠洋護衛艦上“試點”,在取得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再推廣應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試點”成功,護衛艦與驅逐艦就能統一成一種戰艦。

從長遠發展來看,這絕對有巨大的好處。要知道,在海軍中,護衛艦與驅逐艦是數量最多的兩種戰艦,如果能夠統一到一個框架體系之內,除了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後勤保障負擔之外,還能通過大批量建造降低採購成本。按照海軍的規劃,最終肯定會用“驅逐艦”取代所有“護衛艦”。

當然,這只是命名上的問題。

也就是說,“威海”級後繼護衛艦,承擔了替代“威海”級與“昆明”級的雙重任務。

只是,如此重要的戰艦,到二零三二年的時候,仍然停留在紙面上,離正式動工建造還有好幾年。

在此之前,中國海軍的主力反潛戰艦就是“威海”級。

當然,誰也不能忽視永遠潛藏在海面下的攻擊核潛艇。。.。

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2章 突擊失敗第44章 防空火網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2章 開戰第168章 上前線第22章 大決戰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120章 多面手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79章 救星第86章 精心部署第66章 末端攔截第56章 快馬加鞭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8章 死撐第4章 怎麼打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20章 餘波第41章 糧食投資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36章 小心過頭第6章 幽靈墜落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3章 誤打誤撞第8章 倒計時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65章 明智之舉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6章 準備第1章 禁運效果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49章 果斷反擊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70章 後果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9章 人心所向第30章 緊急攔截第99章 妥協第27章 利誘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7章 前哨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56章 難題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0章 共同體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9章 休假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3章 底線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章 千錘百煉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53章 繼續打第283章 第一步第174章 反擊第5章 泰山北斗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9章 起始點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33章 蠶食第65章 全面行動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31章 返航第18章 雙輸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55章 戰爭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