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應徵入伍】

但明毅宗:朱由檢,卻說道“哦,朕知道了!讓他們倆,先在殿外候着,朕還有遼東都指揮使司關外的經費奏章沒看!”

這下明司禮監太監:方正化,也不敢打擾,只好回覆道“是,奴婢告退!”

隨即就退出殿外,向兩位大臣通報情況。

兩位大臣得知陛下正在忙着,可着實讓他倆感到十分的焦急!不由得來回踱步走動着。

正巧明內閣首輔兼中極殿大學士:周延儒,路過此地,他也想找陛下商量一下國事,卻看見早就在殿外候着的兩位大臣。

一向老奸巨猾的他,便猜想;此二人在殿外,莫非是有要緊事面聖?

懷着好奇心的他,就上前打招呼,說道“哎呀!戶部尚書、通政使司知事,兩位這是?”

明戶部尚書:侯恂,一看到是周閣老來了,便立刻把瘟疫之事告訴了他。

誰知明內閣首輔得知竟有此事時?他大吃一驚的說道“不行!此事必須得告知陛下,早些發銀兩賑災救濟軍民,也好早日平定疫情才行。”

說完明內閣首輔就帶頭闖了進去。

他剛進入武英殿內,便甩了一下前面常服的裙襬,半跪在堂下行禮作揖,說道“老臣,參見陛下,啓奏陛下,臣有一事要稟報。”

明毅宗聽後,連忙放下手中的奏章,問道“周愛卿快快平身,有何事說吧!”

這時明戶部尚書與明通政使司知事:莫質樹,也一起走進殿內,兩人急忙向皇帝陛下半跪着行禮作揖。

禮畢之後明通政使司知事就拿出奏章,說道“啓稟陛下,這是北直隸地區州府縣以及都司衛所災患軍民們的訴狀,還請陛下過目!”

說完就讓明司禮監太監把奏章遞過去,給皇帝陛下觀看。

明毅宗隨意拿起幾本摺疊的奏章,翻開來看了幾條訴狀之後,便勃然大怒地罵道“什麼?中原地帶竟然發生有瘟疫了?那爲何朝中沒人上奏給朕?也從來沒人提起過?是不是羣臣們知情不報?還是無人知曉?”

一邊罵還一邊把奏章拿在手上不停地搖晃,最後用力拍打案桌袒露怒氣。

見到陛下如此動怒!堂下的兩位大臣們便不敢說話了,唯有明內閣首輔站出來,信誓旦旦的說道“陛下,此次疫情事出有因,而且疫情蔓延速度極快!恐怕不少官員們也都和臣一樣,也是剛剛纔得知有此事啊!”

這句話算是勉強穩住了皇帝陛下的心,也讓臺下的明內閣首輔看到了一點希望。

他便又繼續說道“眼下,老臣懇請陛下速速調拔國庫銀兩,老臣願意充當總鎮巡按,親自帶着銀兩,前去災區救濟軍民,以便早日平定疫情。”

這話讓明毅宗覺得,還是自己的明內閣首輔比較靠譜!便一口答應下來了。

他立刻命令明司禮監太監去傳旨,讓內城的太僕寺、光祿寺與明戶部尚書一同發白銀30萬兩、黃金15萬兩,由明內閣首輔充任(欽差總鎮巡按直隸)帶着餉銀前去北直隸各地救災。

接旨之後明內閣首輔,還說道“對了陛下,內城東直門南居賢坊的海運倉,聽說還有些糧食?臣想請奏發放給昌平州軍民食用。”

此舉被明毅宗直接給批准了,發了40萬石糧食,讓明內閣首輔高興不已。

也讓原本在陛下面前,表現得忠心耿耿的明內閣首輔,瞬間就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他帶着銀兩與糧食,一出京師內城德勝門之後,便開始嬌縱妄爲,還肆意向地方官員們收納銀兩,並剋扣朝廷的賑災錢糧,只給出白銀13萬兩、黃金5萬兩以及糧食16萬石,交由北直隸地方官員賑災。

其餘黃金銀兩與糧食,則全部進了明內閣首輔的腰包裡。

不僅如此,他還故意擡高糧價,用別人的名義,在州府縣境內販賣謀取盈利。

這使得地方上的瘟疫越發嚴重,撥下來的經費又被地方官員們層層貪污,最終到達地方郎中手中的銀兩多數不足1兩銀子,而治療瘟疫的藥材又是十分的昂貴,因此染病患者不減反增!

由於人數不斷的增多,使得一些父母官們不願意在管了,直接採取隔離百姓與城內官民的措施。

部分州縣官員們沒有辦法治療,只能捲起銀兩攜帶妻兒老小棄官潛逃。

由此中原地區處處可見,居民哀嚎哭泣之聲!

同時傳令兵抄近路,從北直隸真定府,進入大寧都指揮使司保定府,在往前到達京畿順天府涿州地區時,沿途地帶的疫情也讓傳令兵知曉一二。

他發現許多縣城要麼人數極少、要麼就是無人居住,而且城內臭氣傳遍三裡之內!

好在傳令兵走的是官道,所以速度比較快,也算間接的避免了疫情感染機會。

未時初,傳令兵便來到京師外城右安門外,拿着令牌一路通行走過宣康坊、正南坊來到正陽門大街前,又繼續騎馬進內城正陽門,在往西走西江米巷穿過南北鎮撫司錦衣衛衙門。

之後在北上來到通政使司衙門口,傳令兵迅速下馬。

小跑進去,把書信交由明通政使:黃範生。

還在處理事務的明通政使見到又有消息,便立刻接過書信去通知明通政使司經歷使:安道潔,命他火速把書信交由陛下不得有誤!

於是明通政使司經歷使就拿着書信,在明司禮監太監的帶領下,直接去了內廷乾清宮西側的養心殿。

待明通政使司經歷使一上殿行完作揖禮,之後便說道“臣啓奏陛下,這有本書信,此乃邊關六百里加急軍情!還請陛下過目。”

在得知是邊關緊急軍情,因此明毅宗不敢馬虎,他連忙接過書信打開來看。

卻發現信中,居然是孫總督在催朝廷發糧餉、發餉銀、發精兵?

這讓明毅宗有些憤怒,他當即就把書信扔在地上,大怒道“該死的!當初孫傳庭還信誓旦旦的跟朕說,五千精兵就可殲滅流寇,可現如今又要問朕要銀要糧要兵!”

一旁的明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見狀急忙走上前,彎腰撿起奏章看了看。

在安慰道“哎喲!陛下請息怒,依老臣看,這情況真要是像孫總督說的那樣,糧餉不足?餉銀不夠?兵力太弱?那麼就算出戰也未必能有戰果啊!不如就給他一次機會也未嘗不可?”

但明毅宗卻說道“那朕倘若依了他,要是還不發兵剿賊呢?那豈不是又養了一個賀人龍?”

然而下面的明通政使司經歷使,卻提議道“陛下,臣倒是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正在氣頭上的明毅宗六神無主,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聽從意見讓他發話。

於是明通政使司經歷使就說道“陛下可在,三種條件下依其一種便可!”

最終明毅宗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從太僕寺內撥出糧食10萬石,由明行人司行人:高景豐,負責押送糧食與傳令兵一同前往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潼關衛。

至於銀兩與兵馬?也只准許地方駐軍聽令於他,並且還讓明行人司行人帶了密旨前去宣詔。

另一邊的吳俊振和馬維,在與救出來的各位姑娘們告別之後,他倆就繼續趕路來到了河南府潼關衛境內。

兩人依舊是穿着,在山賊哪裡弄到的服飾,頭上還包裹着方巾。

在來到潼關衛城門口時,就見到城牆邊圍了一大羣老百姓,馬維很好奇的拉着吳俊振走上前去。

只見衆人圍着牆上的榜文,在指指點點的討論着。

吳俊振小心翼翼地擠過人羣,上前仔細看了一下,他發現這是一個徵兵的榜文?兩人一合計,打算趁此機會參軍報效朝廷。

便毫不猶豫地朝城門內走去。

但剛進城門就被守城士兵們,用長矛攔住詢問道“站住,拿出路引按例檢查!”

他倆一聽路引(通行證)這個東西,馬維倒是沒有路引!因爲他是現代人,而吳俊振倒是有路引,不過他的路引是宋代的!真要拿出來的話恐怕會被查?

故此馬維一激靈,就搶先說道“這位小哥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倆是來參軍的,這不一時走的太急忘帶了!”

士兵們聽後就問道“哦,你們果真是來參軍的?”

他倆連忙點點頭,說道“沒錯!因爲路上戰亂…,敢問小哥,這參軍有什麼條件嗎?”

守城士兵們回答道“那倒是沒有什麼條件,只是依據大明律,參軍者不得隨意逃跑,違者株連三族,你們可想清楚了?”

吳俊振立馬站出來拍拍胸脯,說道“放心吧!我們可絕不會當逃兵。”

見此情況,守城士兵們只得把他倆,帶去城內見明潼關衛鎮撫使:王一帆,讓他看看兩人的底細,到底是真正來參軍的?還是敵人派來的奸細?

此刻正在清點人數的明潼關衛鎮撫使與明潼關衛吏目:莫林坤,見到眼前兩個身穿玄衣頭戴方巾的男子,便問道“你們倆人,這是來參軍的?”

兩人一起點點頭,明潼關衛吏目便讓他倆各自寫上自己的名字、戶籍,開始登記造冊。

一旁的守城明軍,還交代了一下他倆沒有路引的事。

然後就由明潼關衛鎮撫使帶着他倆,下去軍營內交給明朝邑縣小旗:陳光慎,讓他來處理此事,以便看看兩人來的目地?

表情嚴肅的明朝邑縣小旗,在看見有新兵來報道,就收納下兩人,並帶着一起往衛指揮所內走去,準備見明西安府知府:盧化醇,讓他發放盔甲給這兩人。

由於明朝邑縣小旗走在前面,因此吳俊振與馬維不感覺壓抑。

可走着走着吳俊振突然發現軍營內的士兵們,有些手上似乎拿着一根鐵棒樣的東西?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吳俊振便試着走過去,想看看到底是何東西?但卻被馬維給攔住了,他問道“吳兄你去哪?”

吳俊振就指着明軍士兵們手上的鐵棒,說道“馬兄快看,此乃何物?”

這讓馬維感覺特別的尷尬!他心想;差點忘了他是宋人,不瞭解明代火銃!可又不方便告訴他真實情況。

第六十四章【姻緣巧遇】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七十五章【流寇突襲】第一百三十五章【京軍勇衛】第六十九章【金州大捷】第五十七章【營救縣主】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一百五十三章【詭譎怪誕】第三十二章【無處躲藏】第十二章【出兵救援】第一百七十八章【宮中事務】第一百五十九章【敵軍來襲】第二百四十六章【永樂大帝】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三十二章【無處躲藏】第二百七十章【暮夜無知】第九十三章【邊軍鐵騎】第一百三十七章【女真立國】第一百九十九章【風雲怪誕】第一百二十七章【文化紀事】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二百五十六章【瓦剌興起】第一百四十四章【振旅而歸】第一百四十九章【星落雲散】第一百六十五章【擊退叛軍】第二百七十四章【弘光朝廷】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一百四十一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九十二章【馬斯頓役】第四十六章【東虜入塞】第一百三十九章【一敗塗地】第一百三十四章【饌玉炊珠】第七十一章【庚寅之變】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九十一章【銖施兩較】第一百零二章【登上賊船】第一百八十九章【單挑惡狼】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八十七章【四面楚歌】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四十五章【邊疆敵情】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一百九十五章【金戈鐵馬】第一百六十三章【救兵前來】第一百二十四章【水師明軍】第八十五章【識破計謀】第二百八十四章【金甌無缺】第一百七十七章【收復遼南】第二百九十一章【姜氏叛順】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一百零五章【面縛歸命】第一百九十八章【坤儀公主】第六十章【採集藥材】第一百章【抓獲魅鶯】第九十六章【神秘客棧】第一百八十五章【敦本務實】第一百六十九章【帝都危矣】第一百九十二章【汗位爭奪】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二百五十四章【平緬事變】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二百二十九章【清軍入關】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第二百五十八章【土木堡役】第二百五十五章【三徵麓川】第三十四章【川地進剿】第二百五十五章【三徵麓川】第一百零二章【登上賊船】第一百零九章【平壤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殺文龍】第二百二十六章【進軍川中】第一百三十八章【反明七恨】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二百二十二章【瞬息萬變】第一百四十章【椎鋒陷陣】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七十二章【夙世冤家】第五十三章【守住懷慶】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一百二十四章【水師明軍】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一百一十七章【闖入賊窩】第七十八章【綠林大盜】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八十八章【黨爭之興】第五十二章【拱手而降】第一百零七章【襲擊平壤】第一百四十章【椎鋒陷陣】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六十八章【大雨綿綿】第六十八章【大雨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