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

富弼陪着劉六符出去,自有北京留守晏殊安排,徐平一衆宰執不再去管。

皇帝北巡,北京留守的地位非常重要,並不比宰相低。朝廷政務是宰執們在處理,而行營相關的事務全都歸晏殊管,包括大名府附近的駐軍。這個道理,就跟契丹的南京留守地位特殊,一般不比樞密使和宰相低一樣。正是這個職位如此重要,才由晏殊辭相,專門來做。現在晏殊是大名府地主,又是文學大家,他一出面,劉六符就捨不得走了。

送走了劉六符,徐平與幾位宰執商量了一下政務,便一起去見趙禎。按規矩,契丹使節見過了宰相,應該由皇帝接見。不過沒談攏,劉六符住了下來,便可向後安排。

趙禎不在皇宮,最近他的心思都在忠佐司新設的將校營上。國政軍務,特別重大的事情趙禎纔會參與議論,一般事務都放給了宰執。

特殊時期,宰執們聯手封死了趙禎手詔發出來的可能。前些日子因爲一個小黃門持手詔到市面上和買食物,都被執行了杖刑,這麼嚴厲以前很少見到。皇宮採買,必須經過殿中省,中書同意,這是制度。只是以前給皇帝留面子,執行得並不嚴格,這個時候一點口子都不敢開。出巡在外,必須斷絕一切意外,防止宮中內侍假傳手詔鬧出事來。

制度執行比在開封府嚴格,趙禎本人也能理解,並沒有表示異議。不過一些小的政務趙禎就放手了,約束太過,皇帝的參政積極性也不高。相應的,軍權是皇帝的,特別是忠佐司這個培養將校的新衙門,宰執們很少過問,基本是趙禎一手操辦。

大名府的外城很大,城牆之內依然有大片空地。忠佐司便就在皇城的東安門外圈了一片空地,作爲自己的營地,約在皇城北面的禁軍大營二里之外。

出了皇城北門靖武門,幾人騎馬轉向東行,不多時便就到了忠武司營地之外。

依着徐平的建議,最好在這裡建營房,弄出正式軍營的樣子。等到忠佐司離去,這些營房可以轉給地方官府,向外出租補貼收入,或者轉爲學院。這是徐平在西北的辦法,軍人的空閒時間多,自己建房,算是給地方的好處。趙禎不同意,堅決按照行軍之制,全部帳篷紮營。用他的話講,就是軍人隨時適應打仗的環境,一切從實戰出發。

這種分岐很難說誰對誰錯,趙禎是皇帝,這種事情他說了算。清理了散亂民宅和菜地之後,忠佐司便就把這裡變成了一座大軍營,比旁邊的禁軍大營還正規。

忠佐司的費用,三司是有撥款的,不過趙禎從自己的內庫裡,按照此數又加一倍。本來忠佐司就是比照上四軍發俸,如此相當於雙俸,待遇優厚得嚇人。

徐平實在看不過去,與一衆宰執聯合上奏,讓把三司撥來的錢全用到選上來的將校的吃穿用度上,內庫撥過來的作爲俸錢。不如此,從忠佐司出去,大多數人做了軍官,俸祿還不如在忠佐司做小兵多,會讓出去的將佐心懷不滿。吃好穿好住好,在皇帝身邊沒人說出什麼,拿的錢多也沒人說什麼,但出去做官還不如小兵錢多,積極性從哪裡來?

通稟之後,徐平與幾位宰執到了軍營後面,一片巨大的空地。這裡不是校場,校場在另一邊,離着城牆不遠。趙禎在大名府無聊,選進來校佐的學習,他也喜歡在一邊看,這片空地便就是一個大教室。

趙禎在一棵大楊樹下正襟端坐,身後立着兩個衛士,甚是嚴肅。

徐平與宰執上前,行禮如儀,道:“陛下,適才契丹使節翰林學士劉六符到中書,說起盟誓立約之事,議論多有不合。臣等讓他在大名府暫住,候契丹有信來,再行商議。”

趙禎點頭,看了看遠處一堆一堆學習的校佐,道:“此地不是談話的所在,你們到那邊院裡等候,我稍候便來。”

徐平等人行禮告退,趙禎心中暗鬆了一口氣。他在這裡看着,並不輕鬆。要特別注重行止,一定要嚴肅,不能有絲毫放鬆輕浮,不然遠處的將士看在眼裡,會起輕視之心。

如此鄭重,趙禎並不是非要把軍權抓在手裡,沒有這個必要。而是將校營新建,皇帝也有個摸索的過程,參與的少了,擔心變成另一個三衙。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可以找出哪些地方要特別注意,制度上要留意,哪些環節皇帝必須參與。現在忠佐司,跟以前的將校培養完全不同,一切的規矩要趙禎探索出來。

趙禎做具體的事情或許有很多不足,但做皇帝得心應手,不是好糊弄的。徐平西北的將校營只是提供了一個大致脈絡,真正形成完整的制度,還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

站起身來,趙禎吩咐把遠處的王學齋喚來,讓他留意各營。忠佐司是由從西北迴來的王凱掌管,李璋輔助,這兩人曾經掌過隴右諸軍的庶務,做起來得心應手。但跟在趙禎身邊,執行趙禎指令,上通下達的,卻是王學齋。王學齋做事仔細,在隴右軍中從最底層做起來,諸事明白,很得趙禎賞識。而且王學齋本來是京東災民,得朝廷救活全家,忠誠絕對靠得住,又在軍中無根無底,是個合適的人選。

從決定把忠佐司作爲訓練軍官的衙門,以持軍權之柄,短短的時間,趙禎已經安排出了一套合適的體系。什麼人按制度做事,什麼人是自己的親信,怎麼把控局面,怎麼了解具體事務,趙禎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王學齋就相當於以前徐平軍中李璋的職位,算是主管忠佐司公事,只是制度上還沒有確定下來。

對於忠佐司事務,徐平只是從定製度和政策上參與,人事和具體事務不過問。現在宰相的權力已經夠大了,再參與這些事情,就有把皇權架空的嫌疑。趙禎對外朝政務不過多幹涉,徐平對屬於皇帝權力內的事務也同樣如此,各司其職,才能相安。

依着徐平的性子,各軍學習絕不會如此安排。遠方的各營,實際上是在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是王凱從在隴右軍中的經驗,加上歷朝兵書和制度總結出來的。怎麼指揮,怎麼行軍,怎麼紮營,怎麼作戰,編成了各種教材。教材很簡陋,隨着實踐慢慢豐富。徐平的習慣是,學這些就編成各種班,選進來的將校一方面按要求學,另一方按興趣自選,必然是有各自教室的。趙禎就不一樣,讓他們全聚到這裡來,隔成一羣一羣學,他在一邊看着。

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09章 補天裂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6章 手段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54章 攻城(中)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3章 迷惑第165章 版權費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83章 擒獲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58章 桃花運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2章 忠州來人第81章 談不攏第48章 風波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6章 還錢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64章 口袋陣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214章 僵局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5章 理政(一)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65章 版權費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29章 名人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2章 知己知彼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5章 公路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49章 事發第31章 端午(下)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28章 換相第73章 點將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68章 交易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21章過門不入上架感言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08章 老花鏡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68章 田園風第35章 災民第73章 點將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332章 建節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47章 生意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4章 金光頂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9章 進殿面對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16章 對衝第26章 慶祝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65章 因地制宜第54章 家賊第12章 煙花第6章 知州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