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〇章 偉人

人類,在最近幾十年來,經歷了一場史上未有的浩劫。

面對這從未有過的變局,不同出身、立場與自身條件的管理員,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繼而有不同的追求。

李鐵兵,濱海邊疆大區的管理員,嚮往人類大同、共生主義,爲之奮鬥終生;

無名人士,尤洛浦大區管理員,屠戮衆生,企圖建立一個奴役人造人的世界,卻死於馬上風;

肯*湯普森,阿巴拉契亞大區的管理員,同樣屠戮民衆,並大肆利用機械,打算建立一個絕對安全的機器世界,最終無奈投降;

丁仲義,臨危受命的“天夢”管理員,一直以希望爲支撐,秉承絕對的實用主義……

凡此種種,以ASA多年來蒐集的資料,大致描繪出蓋亞淨土近幾十年的歷史脈絡,對各割據勢力管理員的解析,也相當詳盡。

瀏覽這些資料,方然的最顯著印象,是人類文明之命運的不確定性。

這一點,其實並無須糾纏於舊時代末年,但凡通讀歷史,就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偶然。

歷史,是客觀唯物的,由無數民衆去書寫,不論到什麼時候,只要人、人類、人類文明還存在,這固然是事實。

但,這並不否定在一段歷史,一段時期內,出現極大的偶然性。

人類歷史上的偉人,在進程中,究竟發揮怎樣的作用,方然既不想太過誇張,也不想橫加埋沒,他更願意將這些同類視爲“歷史進程的關鍵中樞”,倘若沒有這些偉人,歷史,宏觀上或許仍將是如此,細節卻必定會大不同。

譬如,西大陸列強,多年前的一場天翻地覆劇變,就是這一規律的真切寫照。

石三伢,西大陸建立現代國家的核心人物,在八十三年的一生中,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軍事成就與跌宕傳奇。

通讀過這一段歷史,不難發現,正是由於這樣一個天縱奇才、甚至被半開玩笑調侃爲“穿越者”、“開掛者”的偉人,西大陸列強,才能擺脫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落後捱打命運,甚至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成爲與聯邦抗衡的超級大國。

縱觀列強的這一段歷史,與石三伢的一生,緊密相連。

雖然秉承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這位偉人,多次宣稱“歷史是民衆書寫”,但每一個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卻都清楚得很,如果沒有他,

西大陸民衆,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即便最終仍建立起一個公社主義國度,

也會犧牲更多的英雄兒女,付出更大的代價。

更不用說,一旦在關鍵時期,喪失歷史性的革新機會,西大陸列強完全有可能像南邊的鄰居——天竺那樣,因錯過歷史規律的起伏,而長期沉淪。

舊時代的世界歷史,剖析開來,往往便是一個個微觀歷史人物的偶然,鑲嵌在宏觀歷史潮流的長卷之中,否定其中任何一個方面,不論認爲“歷史少了誰都一樣”,還是認爲“一個人足以改變歷史”,都是片面的。

但,基於歷史唯物主義,在客觀條件極大變遷的今天,這一規律則未必仍然準確。

回顧過去幾十年,阿達民深知,割據蓋亞的幾十個大區管理員,思維、意識與三觀的差異是多麼巨大。

最終,誰奪取蓋亞控制權,一定會建立起他、或者她的理想世界。

不過這樣的世界,是否還有資格稱爲“人類文明”,是否能讓身在其中的每一個民衆,有質量、有尊嚴、有希望的生活下去,甚至於還有沒有能存在於這未來藍圖中的民衆,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今天的蓋亞淨土,萬幸,自己最終稱爲了“那個人”,一切也將走上文明的正軌。

但如果不是自己、而是其他管理員,笑到了最後,倘若是尤洛浦大區、或者阿巴拉契亞大區的管理員,一統蓋亞,

則人類文明早已會滅絕了。

誰掌控蓋亞,誰,就能一手建立自己的“理想鄉”,這是否顛覆了唯物主義的規律呢,

當然不。

而是反映出這樣的現實:

人類,掌握的客觀規律越多,手中的科學利劍越鋒利,

對抗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自身意志創造一個嶄新未來的希望,就會越大。

正因如此,在編制“火種”的運行規則時,阿達民還是有起碼的信心,按他的設想,一旦現有的人類文明橫遭厄運,接替的“火種”,將會建立起一個全民永生、個體利益與總體利益完全契合的共生主義文明。

這樣的文明,即便在生產力水平上,一開始很弱小,

其社會運轉的規則,卻遠比舊時代同一生產力時期的文明,更加先進。

多年來,持續在這方面投入,到西曆1530年,蓋亞淨土的十座“火種”設施悉數準備完備,進入實際部署階段。

當年7月,經由新建設的月面發射場——“吳剛”,人類陸續發射十枚“N-7”巨型火箭,分兩批次向太陽系外層空間,投射四千多噸載荷,預計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裡,逐步飛抵遙遠荒涼的海王星軌道之外。

N-7火箭,蓋亞淨土航天機構的最新成果,發射全重超過一萬噸的超級化學火箭,技術上並無可圈可點之處。

在設計之初,就規劃在“吳剛”基地發射,N-7第一級仍然採用推力四百噸的氫氧發動機,但只需五臺並聯,即可在重力遠小於蓋亞表面的月球表面升空,接下來,逐漸加速飛離地月系統,儘早完成遠日軌道部署。

一次動用十枚N-7,投擲載荷四千噸的大手筆,用來建立“火種”,仍嫌不夠。

而“盤古”擬定的全局規劃,也並沒有將一切都安置在太空站內,而是在蓋亞表面,月球表面,建立規模龐大的物資儲存庫,將不易爲災難破壞的大宗物資等物質資料,儲存在堅固的防護容器中。

一旦“火種”啓動,根據座標、電訊等線索,就可以動用。

做好萬全準備,在進行這一切的時候,不論民衆、還是阿達民,想法當然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這些設施最好永不啓用。

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四十章 機會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一〇八章 困難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十九章 起源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五二八章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四六〇章 理由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五九七章 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