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戰略目標

第400章 戰略目標

李鄴來甘州的第三天,終於見到了河西節度使高仙芝,在河中軍臨時大帳內,李鄴和高仙芝分賓主落座。

雖然高仙芝曾經是李鄴的上司,但現在不是了,李鄴可以尊敬高仙芝,但已經用不着行大禮。

“高帥在河西感覺如何?”

高仙芝笑了笑道:“河西走廊空氣溼潤,水土養人,條件比安西好得多,短短几個月,我就胖了十斤,但我還是很懷念安西。”

李鄴也笑道:“人往高處走,高帥也一步步接近朝廷,下一步高帥就要爭取進朝廷了。”

“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不考慮,倒是你,你在河中打算怎麼做?”

“我揣摩天子的意思,他是想在河中建立州縣,所以我想在第一個任期內建立三個州。”

高仙芝搖搖頭,“想法是不錯,但不現實,如果設州縣容易,我早就在安西設州縣了,關鍵是沒有漢人,如果你能說服朝廷遷徙一萬戶漢人百姓去河中,那確實大有可爲。”

“是比較難,但是還要爭取!”

高仙芝沉默片刻道:“我覺得伱今年最關鍵的是要防範吐蕃!”

李鄴連忙欠身道:“願聞其詳!”

高仙芝緩緩道:“之前我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一直認爲吐蕃不會從高原入侵于闐鎮,總覺得千里無人區他們過不來,但去年我才發現自己錯了。”

“莫非高帥發現了什麼?”

高仙芝點點頭,“去年秋天,一支百人的吐蕃斥候抵達且末河,讓我們很驚訝,後來我們才發現,這支吐蕃斥候是從青海湖那邊過來的,後來我查閱資料,才知道當年隋煬帝設立了西海郡、鄯善郡和且末郡,這三郡是相通的,吐蕃人征服了吐谷渾人後,他們就可以利用西海郡古道前來且末郡。”

李鄴明白高仙芝的意思,從南面高原過來,要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確實不現實,吐蕃軍過不來,但沿着祁連山南麓過來就有可能了,畢竟在宋朝的時候,那裡是黃頭回紇的地盤,人類可以生存。

李鄴想了想道:“如果從青海湖過來,至少要走兩千裡,中途一定要補給點。”

“你說得沒錯,補給點我們也找到了,在薩毗澤,一座很大的高山湖泊,距離且末縣有六百里左右,吐蕃已經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補給部落。”

“但這和我防範吐蕃有什麼關係?”

高仙芝淡淡道:“從今年開始,安西軍防禦方向轉向東面,大小勃律那邊就要撤軍了,一旦安西軍撤出小勃律,吐蕃軍必然會填上空缺,繼續西進,入侵吐火羅。”

李鄴大爲震驚,“安西軍要放棄小勃律了?”

高仙芝搖搖頭,“你沒明白我的意思,不是安西軍要放棄小勃律,而是由河中軍接手了,這就是朝廷設立河中軍的一個重要目的,安西軍要配合隴右軍,一旦吐蕃軍從西海向安西擴張,那麼隴右那邊的壓力就大大減輕,但又不能讓吐蕃奪取安西,所以安西軍要加強於闐的防禦,大小勃律就交給河中軍了。”

李鄴半晌無語,說到底,朝廷設立河中軍還是爲對付吐蕃,朝廷對向西擴張沒有一點興趣。

大軍在甘州休整兩天後又繼續西行,把七百多戶軍屬留在甘州休養適應,讓長途跋涉的老人和孩子能夠完全恢復過來。

沒有隨軍家眷跟隨,隊伍的行軍速度明顯加快,走過玉門關,穿過星星峽,二十餘天后,隊伍抵達了庭州。

庭州也就是今天的烏魯木齊一帶,駐紮一萬兩千人的瀚海軍。

目前的北庭節度使是王正見,年事已高,病也多,他就等退休,實際上,長史獨孤峻過來後,真正的主事人是獨孤峻,而不是王正見了。

大軍在庭州又休整了兩天,補充了糧食和水,然後繼續西行,再向西走就沒有城池了,只有一些戍堡,意義不大,只能從沿途的遊牧民族那裡得到補給。

天山北麓和伊麗河谷主要是烏蘇人和塞人生活的地方,這裡到處大片的牧場和河流,一路上都能得到補給。

十餘天后,隊伍進入了伊麗河谷,從這裡開始,就是河中都督府的管轄範圍了。

所有人都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儘管還有半個月的路程,但完全沒有了旅途的勞累,一路走走停停,欣賞沿途旖旎的風光。 李鄴催馬來到王昌齡面前,高聲笑問道:“王判官,身體如何了?”

王昌齡在庭州時有點腹瀉,李鄴原本想留他在庭州休養,但他不肯,咬牙跟來了。

王昌齡半躺在一頭駱駝上,身上蓋着薄被子,臉上略有點蒼白,看起來精神不太好。

“烏孫人的草藥很不錯,病已經好了,就是身體有點虛,軍醫讓我調養幾天,我估計到碎葉就正常了。”

“騎駱駝舒服嗎?”李鄴又問道。

“很舒服,剛開始有點暈,現在習慣了,以後這樣長途跋涉,就不累了。”

“是不是感覺像坐船?”

王昌齡呵呵一笑,“說對了,就是這種感覺。”

這時,一名士兵奔來道:“都督,王員外郎不想去碎葉了,希望就地駐營!”

李鄴見天色已不早,便下令道:“就地駐營!”

士兵們紛紛從駱駝上取下行軍小帳篷,在伊麗河邊的草地上搭建營地,一些士兵開始埋鍋造飯,還有不少士兵揪着數百頭肥羊去河邊宰殺。

兵部員外郎叫做王升,他的使命是到河中都督府後,將河中軍的兵符和令箭正式移交給李鄴。

沒有兵符令箭,李鄴就算能指揮士兵也是臨時性的,最多是行軍紮營之類軍隊內部事務,而對外派兵就不行,這是慣例,只有拿到兵符令箭,李鄴的權力纔算完整,纔會真正成爲河中軍的統帥。

一般是碎葉移交,但去碎葉還要走十五天,王升不想去了,現在雖然剛剛進入伊麗河谷,但已經屬於河中都督府管轄範圍,所以在這裡移交也不違反朝廷規定。

中軍大帳內,聚集了數十名文武官員,在衆人的見證下,王升正式把兵符和令箭移交給了李鄴,大帳內頓時響起一片掌聲。

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李鄴任命,除了副都督、長史和司馬三名重要官員,他們三人是由兵部任命,事實上,李鄴手執旌節,所有官員他有任命權,就像高仙芝任命封常清爲長史一樣,對下一任節度使他也有推薦權,高仙芝就推薦封常清爲下一任節度使。

否則以封常清的瘸腿、矮小,出身卑微,又沒有科班身份,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會任命他爲安西節度使。

李鄴之所以沒有反對兵部任命的三名官員,一是他找不到合適的人,二是這三人其實是兵部尚書獨孤烈推薦的。

長史叫做謝縉,原任左監門衛司室參軍,獨孤烈原本就是左監門衛大將軍,這位謝縉是他的機要秘書,天寶三年進士。

河中都督府司馬名叫鍾輝,天寶四年進士,原爲千牛衛兵曹參軍事,也是獨孤烈的人。

而副都督叫獨孤應,驍騎衛中郎將,聽這個名字就和獨孤家族有關係,一點沒錯,是獨孤家族的五代家將,也就是從他高祖父開始,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他自己,五代人都是獨孤家族的家將。

他們同時也是關隴貴族的根基,關隴貴族的根基是什麼,部曲!也就是自己的軍隊,自從隋文帝在開皇六年取消部曲制後,部曲消失了,但跟姓家將還存在。

最有名是隋朝著名奸臣宇文化及,他的祖先可不是北周皇族宇文氏,而是宇文氏的奴隸,跟隨主人姓。

這個獨孤應其實也是一回事,他的高祖父就是獨孤家的奴隸,有武藝有本事,獨孤家族便高看他一眼,賜他主人姓,提升爲家將,他的子孫後代都是獨孤家將,但從祖父獨孤森開始便不再是奴隸了,轉爲平民。

獨孤森加入軍隊,不斷立功升官,也娶妻生子,自立門戶,到了獨孤應的父親獨孤鳴這一輩,混得更不錯,出任驍騎衛左將軍。

但他們祖先的靈位都在獨孤祠堂的偏堂內,所以獨孤應骨子裡依舊是獨孤家的人。

當然,獨孤烈並不是想趁機鳩佔鵲巢,而是李鄴已經是獨孤家的準女婿,他身邊沒有人,作爲老丈人,獨孤烈當然要爲李鄴分憂。

(本章完)

第275章 驚悉叛變第279章 峽谷血戰(下)第409章 奪取堅城第1255章 根本目標第331章 一針見血第646章 斬首行動第471章 真相暴露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586章 緊鑼部署第488章 釜底抽薪第220章 追殺入薛第174章 天寶九年第1249章 戰略陷阱第1207章 首戰祁縣第885章 喜憂參半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794章 交換俘虜第459章 如夢方醒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900章 辭去相位第1148章 各懷心思第517章 血脈相連第1022章 兩個方案第1185章 註定滅亡第680章 再抵長安第511章 小女玉沙第991章 關隴支持第779章 喜迎新婦第939章 寶應元年第1178章 倉惶北逃第1056章 顛覆認知第175章 尋釁滋事第27章 被迫相親第663章 徹底墮落第516章 秘製胡藥第844章 皇宮宴請第243章 碎葉來人第604章 如約而至第516章 秘製胡藥第68章 意外相遇第1091章 視察流求(上)第175章 尋釁滋事第786章 正月新年第665章 再破武關第1135章 猛藥民用第1006章 添丁進口第916章 搶先下手第476章 姐妹之諾第730章 時機成熟第924章 爲利而來第505章 火攻奇效第390章 父子談心第221章 狹路相逢第441章 遞交辭呈第886章 幽州求降第719章 洛陽陰雲第812章 獨孤抉擇第816章 迎頭痛擊第988章 難民座談第299章 又見貴妃第1168章 內衛之憂第399章 穿針引線第291章 金鼎失竊第151章 山谷避難第477章 新仇舊恨第1043章 戰書示警第503章 再見阿靈第938章 識人不明第292章 黃雀在後第68章 意外相遇第1134章 大鐘問世第497章 借君之首第1098章 長遠計劃第124章 利益之爭第677章 再戰漢水第748章 調兵遣將第1259章 抓住弱點第937章 狼子野心第93章 如履薄冰第59章 錦囊妙計第534章 閹宦遇刺第963章 漫天要價第799章 兵臨隴右第949章 唯一機會第482章 臨危授命第1223章 除夕納妾第330章 輿論譁然第864章 貪者必潰第843章 安西將領第478章 喜慶迎婚第325章 想盡辦法第901章 隴右談判第137章 初爲隊正第190章 精準狙擊第509章 血戰勃律(下)第579章 短兵相接第322章 追悔莫及第348章 果斷出手第48章 小胖求救第1120章 狡兔三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