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重返碎葉

第401章 重返碎葉

一般而言,唐朝的唐朝的六部尚書都是虛任,由外職高官兼任或者相國兼任,安思順兼任工部尚書,楊國忠兼任戶部尚書,韋見素兼任吏部尚書,陳希烈兼任禮部尚書,張均兼任刑部尚書,這些都只是頭銜而已。

尤其是外官,和六部一點關係沒有,哪怕安思順進京,也絕不會跑去工部看望下屬,他去都不會去。

各部的實權和日常事務是掌握在侍郎手中,但兵部情況特殊,光靠一個侍郎是控制不了大唐百萬軍隊,所以兵部尚書獨孤烈是實封,他雖然不管日常事務,但兵部的審批權在他手上。

到宋朝時,更是把兵部一拆爲二,分成兵部和樞密院兩個部門,唐朝還沒有樞密院,天子李隆基獨攬軍權,但他實際上沒有精力過問軍隊了,所以才把一部分軍權給了兵部,讓尚書和侍郎各掌部分軍權,獨孤烈的職權其實就相當於樞密使了。

也正是這個緣故,獨孤烈纔有權力暗助李鄴,替他安置隨軍家屬,替他安插心腹手下,給他準備大量駱駝和物資。

………..

入夜,獨孤應找了一個機會,對李鄴道:“我們河中軍將領奇缺,只有三名鷹揚郎將,鷹擊郎將也缺了大半,都督有什麼想法嗎?”

李鄴點點頭,“我在碎葉還有一些心腹,我準備把他們安插進來,像我的表弟裴琇,還有我舅父的女婿安太玄,都是人才,目前他們二人替我坐鎮碎葉,我準備提拔他們爲鷹揚郎將,另外,我還有心腹叫做黑矛,在安西軍出任陌刀軍郎將,我準備把他也調回碎葉,出任鷹揚郎將。”

“陌刀軍郎將出任一般軍隊的鷹揚郎將,有點可惜了!”

李鄴微微笑道:“我在碎葉也有一支五百人的陌刀軍,是程千里留給我,原本是北庭的陌刀軍,我讓黑矛統領這支陌刀軍,但他官職是鷹揚郎將。”

獨孤應大喜,“河中軍居然也有陌刀軍,太好了!”

“這樣就有六名鷹揚郎將了,但黑矛不算,其實只有五人,最好有六人,每人統領兩千軍隊,但還差一人。”

獨孤應遲疑一下道:“讓卑職出任如何?”

副都督只是名稱好聽,但沒有實權,如果是朝廷派來的副都督,李鄴絕不會答應,直接架空,但獨孤應是獨孤家將,值得信任,李鄴便欣然點點頭,“可以,你兼任第六營鷹揚郎將。”

獨孤應一路上都在糾結這個問題,出任副都督實在太無聊,因爲第一營的鷹揚郎將就是李鄴兼任,他想自己最好也能兼任鷹揚郎將,這樣就能實際掌軍了。

獨孤應喜出望外,單膝跪下行禮,“感謝都督信任!”

李鄴、獨孤應、王玄武、段緒、裴琇、安太玄、黑矛,這七人正式定爲河中軍的高層將領。

當然,李鄴並沒有忘舊,他通過獨孤烈的關係,把尉遲光、王羽、吳泰等一幫老弟兄也調來了,尉遲光已升爲校尉,王羽和吳泰也成爲旅帥,還有其他七八名當年在朔方跟隨他的老兵也一併調來。

尉遲光直接被他任命爲鷹擊郎將,王羽和吳泰升爲校尉,其他弟兄都升爲旅帥,他們也算是熬出頭了。

但中低層將領還是不夠,李鄴準備從一直跟隨他的裴家三百私軍中挑人出任了。

次日一早,兵部員外郎王升帶着幾名隨從回去了。

李鄴繼續率領大軍西行,走了整整三個月,四月十七日,一萬兩千河中軍終於抵達了碎葉城。

目前碎葉是由岑參、裴琇和安太玄三人負責,其中岑參主管政務,裴琇和安太玄負責軍務,他們已經得到北庭發來的飛鷹快信,在碎葉城外紮下了大營。

大軍進了軍營,岑參派人送來五百口豬和三千隻羊,還有一千袋羊酒,三軍殺豬宰羊,痛飲一番。

岑參、裴琇和安太玄三人前來大帳交令。 李鄴好好安撫他們一番,感謝他們半年來的辛勤付出,同時宣佈了他們的新職務。

岑參出任河中都督府錄事參軍,職位在長史和司馬之下,王昌齡的判官、高適的記室參軍和他平級。

然後另外三名幕僚陳煥、楊韶華和仇玄,還有喬彬等人,他們是河中軍的文職軍官。

河中都督府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務,一部分是軍隊,只有李鄴跨界,出任河中府都督兼河中軍主帥。

衆人很快適應了各自的角色,一連幾天,李鄴忙得氣都喘不過來了。

從前的碎葉只是一個軍鎮,現在軍鎮升級爲都督府,完全不一樣了,光是都督府府衙就需要擴建,原來的官衙太小。

還要招募數十名文官和從事,這件事便讓長史謝縉負責,岑參協助。

李鄴最關注的事情還是糧食,朝廷不會運糧給他,都需要他自己解決,一萬多人,每天一日三頓,自己怎麼養活這麼多人?

他們三萬頭駱駝攜帶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軍資和日用品,糧食路上就吃光了,他們現在只能指望碎葉的糧食。

好在碎葉軍的軍屯做得不錯,種糧、養羊、養魚、養豬和雞鴨等等,光羊就有三十萬只,但最多也就能吃半年,半年後怎麼辦?

上午時分,李鄴帶着一衆官員來到了麥田,麥田在楚河大峽谷內,楚河大峽谷位於千泉山脈和昆格山脈之間,峽谷最寬處達一百餘里,最窄處也有二十餘里,河流兩邊都是大片大片草原和森林,不時能看見一羣羣羊,是一片極爲難得的綠洲。

楚河呈西北向東南走向,麥田在南岸,而畜牧羊只在北岸,這樣就可以避免了羊羣糟蹋麥苗。

麥田有三十頃,種的是冬小麥,此時是四月下旬,麥子已經抽穗,正是青黃交替之時,再過一個月小麥就成熟了。

目前軍屯是安太玄負責,他給衆人介紹道:“這裡水源充沛,日照充足,能做到一年兩熟,我們在五月下旬收割了麥子後,還要再種一季粟米,產量都還不錯,小麥畝產三百五十斤左右,粟米畝產也有一百八十斤。”

李鄴搖搖頭道:“三十頃土地太少了,必須要四百頃以上,平均每個士兵三畝的口糧田,再加上羊肉補充,纔能有軍糧保證。”

高適問道:“這裡的土地剛開墾就能種田嗎?不需要養熟一年。”

岑參笑道:“這裡的土質非常肥沃,插一根樹枝就能發芽,不要養熟,當年開墾就能當年耕種。”

李鄴點點頭,“這裡土地極爲廣袤,把全軍動員起來開墾良田,搶種下半年那一茬糧食。”

謝縉有點擔憂道:“要熬到明年五月份纔有大量糧食收穫,光靠下半年那一茬糧食,恐怕還是不夠。”

李鄴微微笑道:“問題不大,粟特各國所在的藥殺河流域都是著名的糧食產區,吐火羅也是產糧之地,我們可以購買一部分糧食,然後葛邏祿人還欠我六十萬只羊,我把葛邏祿的踏實力給了婆匐部,他們還欠我一部分戰利品。”

衆人都鬆了口氣,一起笑道:“那就抓緊時間,一起開荒屯田!”

(本章完)

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825章 緊急運作第584章 再遇舊人第617章 先下一城第490章 天地不仁第1049章 張平上任第1220章 釣魚掌櫃第1080章 案中有案第149章 最後機會第266章 侵佔事件第863章 知微見著第649章 撕破臉皮第857章 喜得麟兒第82章 求票!求打賞第285章 了結心願第1132章 科舉取士(下)第994章 捆綁銷售第1147章 金蟬脫殼第246章 臨危受命第400章 戰略目標第663章 徹底墮落第944章 顛覆規則第1191章 攜美離去第836章 兄弟鬩牆第1194章 發現秘密第504章 再徵勃律第3章 融合超越第886章 幽州求降第596章 將相生惡第470章 四王議事第645章 關鍵人物第683章 緊急備戰第840章 忽聞真相第463章 岩漿沸騰第872章 澠池大戰(上)第1041章 偷襲黎陽第912章 凱旋歸來第440章 主動反擊第837章 旁觀者清第802章 大斗血戰(下)第327章 羣體事件第719章 洛陽陰雲第868章 心中不甘第823章 重要消息第84章 欺人太甚第907章 石堡之城(上)第705章 燕軍東撤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615章 大軍壓境第161章 斬將奪寶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1173章 將計就計第491章 破城之策第305章 李岱新官第799章 兵臨隴右第630章 嶽州消息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398章 再別長安第16章 王府揚威(二)第696章 決戰風起第83章 神龍惡黨第1071章 夜過函谷第948章 突發情況第78章 效力天鵬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868章 心中不甘第1051章 水軍摸底第1221章 一級戒備第1124章 夜間設伏第1115章 佈置任務第837章 旁觀者清第138章 刺頭尉遲第135章 激戰隴右第24章 財運亨通第860章 意外之喜第134章 柳葉飛刀第581章 秘密會見第934章 後顧之憂第175章 尋釁滋事第558章 過境漢中第375章 不欺暗室第839章 東宮出事第122章 飛龍遺物(上)第140章 狹路相逢第85章 護身鎧甲第1053章 不速之客第228章 勇奪險堡(上)第784章 關鍵證人第788章 旁觀者清第129章 五強首戰第746章 辛氏名將第1201章 返回京城第42章 捏住七寸第203章 月夜捕狼第81章 入學考試第317章 全家團聚第315章 財不露白第988章 難民座談第107章 臨陣磨刀第654章 投名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