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沒調 公私立大學促漲學雜費

今年大學校長會議1月28日、29日在雲科大舉行,近日不管公私學校長都在各種場合釋出訊息,認爲學雜費已17年未調整,若再不漲,將影響我國高教競爭力教育部迴應,將與大學共同尋求學雜費議題的各界共識

公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國內大學學雜費已經有17年未調整,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來說,影響非常嚴重,公私立大學各個協會都非常關切。

賀陳弘說,這次大學校長會議特別闢有議題討論時段,將觸及學雜費是否該調漲,公立大學校院協進會關注長期壓制學雜費對高教的影響,在確保弱勢生就學權益,加上考慮物價上漲以及受僱員工平均薪資上漲等因素,提出學雜費調整公式,盼找共識。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私立大學每年負擔每個學生成本是16萬元,但實際收到的學雜費平均是10.2萬元,爲了補足每生這5.8萬元的差額,「我頭髮都白了」。他要求教育部准許大學調漲學雜費,否則私校經營將愈來愈困難。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吳永幹說,過去大學提出學雜費調漲,教育部幾乎都不通過,尤其逢選舉時,就以申請學校「師生溝通不足」爲由駁回,形同已凍漲17年,嚴重影響大學運作

但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每年都還是有幾所大學可以調漲學雜費,所以並非凍漲17年。近10年學雜調幅度降低,主要是因爲經濟不好,一旦學雜費漲太多,家庭經濟比較不好的學生會讀不起大學。

林柏儀表示,政府應該透過稅收制度,讓賺錢較多的人多繳一點稅,然後投入更多資源在高教上,這要比直接漲學雜費由學生來負擔,更符合社會公平

教育部迴應,學雜費調整議題,宜考量整體經濟環境、弱勢家庭學生負擔、學校教學資源等因素,樂見大學校長們於校長會議提出相關校務財務資訊公開配套機制、調整幅度要件及公式等建議,教育部將與大學共同積極尋求各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