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陝西省公務員面試熱點終極預測

中公教育供稿 爲了讓考生們把備考學習最大限度地在考場上轉化爲真正的“生產力”,中公教育頂級研發團隊在考前傾注智慧和心血,把最新的考點和研發成果融入“終極預測”之中,一經推出,即受到廣大考生的熱烈追捧,爲了讓更多的同學獲益,下面把部分要點擷取出來供考生學習。

一、政治熱點中國

【政策精要】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當代中國所處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着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力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熱點鏈接】

1.2013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閉幕會上將近25分鐘的講話中,9次提及“中國夢”,44次提到“人民”,共獲得了10餘次掌聲,有關“中國夢”的論述更一度被掌聲打斷。主席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爲人民造福。

2.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3.2013年新華社社評新年獻詞:“中國夢”召喚我們揚帆奮進,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領航“中國號”巨輪開始了實現“中國夢”的新航程。

【熱點解析

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中國夢”的意義主要在於如下兩點:

第一,最大限度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使之成爲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

第二,爲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道路開闢了更加光明的前景,爲人類社會向更高級的文明形式演進提供了新範式

4.神舟十號飛船於6月11日下午5時38分,載着三名航天員騰空而去,用幾分鐘穿過大氣層後,實時送出的蔚藍色地球畫面,讓觀看中國載人航天發射的全世界觀衆感受太空浩瀚之美。

【熱點解析】

這是第十艘神舟飛船成功飛往太空,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間,五次無人,五次載人,十發十捷。今年是中國人進入太空第十個年頭,在楊利偉首次飛天之後,十年中共有10名中國航天員12人次飛到太空。神舟十號的出發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階段的收官之戰,也開啓了中國載人航天應用飛行的先河。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夢想征程上,中國人知道自己是後來者,但始終有着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在世界航天領域,中國仍走在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路上。十艘神舟飛船,正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向太空深邃處進發。

中國的載人航天夢想規劃得很務實。載人航天事業上世紀90年代才真正起步,比美國、俄羅斯晚了三四十年,但務實的態度反而成就了跨越和高效的結果。載人航天三步走的規劃,立足了自己的條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顧了中國國情,考量了當時科技實力,也前瞻了未來發展趨勢。由於務實和獨立自主的技術積累,因此也有了跨越發展的底氣和經濟高效的產出:神舟飛船採用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如今它是目前人類主要的天地往返載人運輸工具之一;在空間站建造必需技術之一的交會對接技術試驗中,中國人頗具智慧地研製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作爲交會對接的目標,大大減少了飛船的發射次數,降低成本,甚至部分超前地實現了空間實驗室的試驗目標。

太空之旅目的和航天員角色的變化,以及人們心態的轉變,也顯示着中國航天夢的追逐正進入一種新境界。現在人們觀賞的時候少了緊張,多了享受。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將在太空進行的一節40分鐘科普課,爲神十的應用性飛行做了最好的註腳——神十如今是爲科學而飛,爲航天夢貼近每一箇中國人而飛。

從追逐夢想的發展歷程看,中國航天夢是中國夢的縮影:務實、自信、從容。對航天夢而言,能夠達到的深度是宇宙的最深處,但對每一個人而言,夢想比太空更深邃,它沒有極限,而是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

5.神十航天員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在太空給地面學生講課,此次太空授課主要面向中小學生,使其瞭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

【熱點解析】

本次航天任務中的“太空授課”環節旨在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爲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廣大學生和普通民衆從航天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令載人航天與中國民衆的距離越來越近。

作爲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完成太空授課的國家,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將提升全民對航天的興趣,還會從應用上推動天地大容量信息處理產業的發展,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成爲天地大容量信息處理產業發展的契機。太空授課需要強大航天測控能力的支持,“柔性”展示了中國的航空實力、科技實力。

二、社會熱點

(一)史上最難就業季

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刷新紀錄。而一份來自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從2012年12月12日開始到2013年1月11日結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科畢業生簽約率爲38%,低於上屆同期8個百分點。因此,2013年在網絡上被戲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

【熱點解析】

造成“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就大學生本身而言,部分大學生擇業心態存在偏差,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定位,想一畢業就能進大型企業、坐辦公室、拿高薪。

第二,從用人單位的角度而言,部分用人單位過分注重工作經驗,人爲擡高門檻,缺乏人才儲備意識,一定程度擠壓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還有部分用人單位沒有創造能夠吸引大學生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空間。

第三,就高校而言,一方面高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與產業需求、社會用人需求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還沒有采取足夠的就業引導措施

第四,政府有關促進就業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在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

綜上所述,促進大學生就業需多方的努力:

第一,大學生自身要調整心態、找準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第二,用人單位一方面要有長遠人才培養計劃,爲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薪酬的同時,還要創造和建設能夠吸引大學生的發展空間和企業文化。

第三,作爲高校,一方面要在就業季要主動到企業去調研、瞭解企業用人需求、介紹畢業生信息、吸引企業來學校應聘;另一方面,要根據產業行業的發展,動態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第四,作爲政府,要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爲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可以通過取消畢業生落戶限制、補貼用人企業、提供創業基金等措施來提高當地的畢業生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