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夫妻擺攤賣章魚燒:博士與小販有相通處

廣東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夫妻,擺攤賣章魚體驗生活哲學。(圖/張雲/東方IC)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11月,廣東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生夫妻「小周」、「小薛」賣章魚丸子(章魚燒)的新聞曝光後,引起輿論關注,還有人直接對着他們質問「怎麼來當小販,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妻子小薛說,其實博士和小販並非是不相容的,兩者重合之處,「作爲博士,我們做小販,賣小丸子,在別人看來是標新立異,但是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平常無比的事兒。」

廣州日報》報導,今年1月,小周和小薛只戀愛10天,就瞞着親友海珠區民政局登記結婚,如今兩人都已完成博士論文開題,賣章魚燒是學習之餘的兼職,「掙多掙少都是實踐,多體驗就好。」他們不同意博士生當大學教師公務員纔是好職業,「我們當小販也是過一種哲學的生活」,「整天聊哲學,不如真正實踐一次,挑戰一下。」

小薛在博客部落格)裡寫着,「我們有理由對世俗價值傾向提出質疑,並對顛倒的擇業觀進行反駁和解構。既然職業只是人實現自身內在價值和尊嚴的手段且職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些被顛倒了的價值觀中脫離出來,獨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而人的尊嚴和價值就恰恰在於能夠獨立於異己力量,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她也提出,「如果哲學博士由於既定模式的因素而選擇在高校(即:大學)或科研機構國家機關就業,而不是出於自主的選擇,那這就意味着自己的尊嚴已經收到了貶損,而附着在這些所謂崇高職業的光環也只不過是用於掩蓋自己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懦弱而已。而自主地選擇做小販,而非被迫做小販,這就體現了人性的力量。人的一生不應那麼地不負責任,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外部力量來主宰,在選擇職業這些大事上,我們應該勇敢地聽從內心的聲音,這或許是對自我的突破和解放。」

小薛還解釋了夫妻倆當小販的兩個動機,「第一,檢驗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堅持哲學的生活方式。而哲學的生活方式的本質特徵就是自主性,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不論在擇業上還是婚姻上,還是其他一切事情上。其實,哲學本質上不應是一種職業或專業,也不應是一種謀生的工具,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第二,促進了自我疆界的擴展。在這次小丸子事件的實踐活動中,我們自覺成爲小販中的一員並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此一羣體的生活境況和精神面貌、頗受爭議的『城管話題』的實際情況等等。短短十來天的小販生活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珍貴的自我擴充,讓我們變得比從前寬廣了些,而這種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也爲哲學的思考提供了靈感。」

另外,針對網路上的一些評論,小薛也澄清,「第一,小丸子事件引起熱議的原因或許是人們對博士、小販等概念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於是,對我們而言無比平常的一件事在別人看來卻新奇不已,甚至宣稱這裡展現了『另類價值觀』、『學霸的世界你永遠不懂』。大家關注的是博士當小販,換句話說,只要是個博士,只要他當小販,就能製造新聞效應。我們就是活生生的人;小販同樣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追求哲學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第二,賣丸子並不是在證明『讀書無用論』。相反,是讀書讓我們在擇業上有了充分的自信和從容,即能夠獨立於社會的要求來過自己的生活,這就是讀書的效用,即人性的徹底解放,這是把讀書和經濟效果相等同的人們所看不到的。有網友懷疑我們生存艱難;也有網友認爲我們是在承認自己在哲學上的平庸。對於前者,賣丸子不是在唱苦情戲,而是在實現自己的想法。之所以會賣丸子,恰恰是因爲我們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而之所以會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恰恰是因爲哲學的學習使我們具有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對於後者,我們認爲自己是否具有哲學天賦、是否平庸、是否能成爲哲學家等這些問題都是無法預料的,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性。懷着一顆對真理的摯誠之心、用心去生活,我們已經非常滿足,因爲過程本身已經構成了意義。」

版權聲明:圖片由東方IC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