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永不爲奴以外,獸人文化還有啥?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Hackberry,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E3育碧發佈會上,壓軸的《超越善惡2》的預告片想必一定讓不少育碧boy興奮不已,這個從2008年開始一直跳票、多次缺席歷年E3展,甚至曾被認爲已經不存在了的遊戲,終於能在有生之年重見天日。不過玩家也別高興得太早,在育碧對《超越善惡2》製作團隊的採訪中,雖然極力渲染和描繪了一番即將到來的美好的願景,但實際上游戲到目前爲止開發進度只有0%......

雖然遊戲不斷跳票,但概念圖卻放個不停,比如下列的幾張由育碧高級概念設計師Omar SABROU和遊戲創始人Michel Ancel公佈的概念圖,就讓很多人高呼先趕緊先出個設定集讓玩家解解饞:

圖片源自Instragram:Michel Ancel

圖片源自artstation-Omar SABROU

看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這些圖中都共有的一個設計元素——“帶有動物特徵人類”了。縱觀超越善惡的開發理念,“擁有動物特徵的人類”這一形象在遊戲中處處展現:太空猴子、鯊魚人、犀牛人、豬人…這次的《超越善惡2》的預告片也不例外。而交相輝映的“人獸”範兒,正是本文所要爲大家講述的主題——“獸人文化

人類對於動物的崇拜自古以來便存在。遠古時期人類的思維能力還未發展,見到鳥在風暴時逃散,他們會覺得是鳥兒帶來了風暴;見到早晨烏鴉在叫,他們會認爲是烏鴉銜來了太陽。慢慢地人類便認爲萬物都有神力,動物的能力都是“魔術”,只要模仿他們、崇拜他們便能獲得這些神力。

中國人對於龍的崇拜從幾千年前就開始了

在泛靈信仰發展到後期,野獸們漸漸的不能對人類造成大威脅,人類開始不再信仰動物,並逐漸認爲自己纔是自然的主宰。但原有印象中的自然神力已經深深地和某些動物的形象融合在了一起,於是半人半神的精靈神怪的形象便誕生了。最典型的事例便是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是一副“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的兇猛模樣,與如今熒幕上的西王母大相徑庭。而這種現象並非是地域性的,無論是哪個文明的早期都會有動物形象的諸神。下面筆者就帶各位領略來自世界各異的“獸人”文化。

我叫你一聲“西王母”你敢答應嗎?

“二師兄”原來並非中國特產

《超越善惡2》預告片中出現的這個巨大無比的象人雕塑,便是古印度的象神——伽內什。可能有不少朋友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西遊記裡佔據獅駝嶺的白象精,但這位大神的來歷卻比普賢菩薩的坐騎大的多,他是溼婆的兒子智慧與財富之神。在宗教氛圍濃厚的印度,無論是婆羅門教、佛教徒、印度教徒,還是耆那教徒都不會拒絕將他的塑像放在家中,而專門崇拜他的加納帕塔在南印度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總之這位半人半獸的神祗從公元四世紀至今都有着數量可觀的崇拜者,按照現在正熱播的美劇《美國衆神》中的設定,伽內什可能是最強大的舊神之一。

《美國衆神》中的猛獁象神

提到《西遊記》,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一猴一豬,有趣的是印度也有一位神通廣大的猴神——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史詩《羅摩衍多》的主角之一,他聰明非凡,能排山倒海,善於騰雲駕霧、變幻形象,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他在印度教的信仰中有巨大的影響力,印度次大陸中的許多國家都將他視爲十分具有英雄色彩的傳奇人物。同時哈奴曼也是一個印度節日拉姆拉拉的中心角色。而更有趣的是,擁有奧特曼版權的日本圓古公司曾與一泰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特攝劇《哈奴曼和7個奧特曼》,本片相當“神作”,獵奇愛好者可以一觀。

印度電影《猴神大叔》截圖

但遺憾的是,豬人這一經典的形象其實誕生的很晚,除了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之外,可能最知名的豬人形象便是《我的世界》中的殭屍豬人和《饑荒》中的豬人國王了。而在歐洲神話傳說中,野豬向來都是英雄們證明自己威名的最好目標,比如我們熟知的《Fate/Zero》中幸運值只有E的槍兵、愛爾蘭神話中英雄——迪盧木多·奧迪那便死在了野豬的牙下。比起豬人,羊頭惡魔牛頭人和狼人這些動物的形象更適合歐洲平原。

西遊記便是在這種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交融的環境下誕生的。作爲享譽世界的名著,以西遊記爲題材的遊戲數不勝數,在此我安利一款在E3微軟展會上亮相的由法國工作室製作的國產遊戲:《Unruly Heroes》,這是一款畫風清新的橫板過關類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可以分別操控師徒四人合作通關,預計2018年上市全平臺,喜歡《奧日》的朋友不容錯過。

《Unruly heroes》宣傳圖,遊戲將於明年和玩家見面

埃及的聖甲蟲居然是屎殼郎

遠在非洲的埃及是另一個動物崇拜的典型,他們在神話中大量運用動物的形象來表達某種和它有關的普遍意義:如獅身人面像象徵了王權,貓神象徵了愛與月亮、家庭和快樂(真是一等一的貓奴啊),鱷魚神象徵戰爭,公牛神象徵農業與生產,聖甲蟲(屎殼郎)神象徵日升等等。

而我們最熟知的阿努比斯和荷魯斯則分別是象徵着死亡的胡狼與象徵着天空的鷹:胡狼會在墓地附近出現,於是古埃及人在《死者之書》中想象出胡狼頭的阿努比斯神會守在死者前往死後世界的途中,用一根鴕鳥羽毛稱量死者的心臟。如果心臟比羽毛輕,那麼請享受死後生活;如果心臟比羽毛重,那麼死者的心臟就會被一個鱷魚頭、獅子身、河馬腿的怪物吞噬掉。

內瑟斯與雷克頓、圖源inkiness,d4udvva

而翱翔在蒼穹之上的雄鷹,則被埃及人想象成偉大的太陽神荷魯斯,一隻眼是朝日、一隻眼是新月,共同守護着法老王的統治。曾有一段時間,象徵沙漠的豺狼神賽特取代了荷魯斯的地位成爲了法老的守護神,但之後荷魯斯又重新獲得了他的地位。總之不管是政治鬥爭還是什麼原因,祭司們不得不增加了荷魯斯與賽特兄弟反目的故事:他們二神大戰了80年,最終以荷魯斯掐掉了塞特的一隻睾丸(看着都疼),賽特挖掉了荷魯斯一隻眼結束。因此之後纔有了“荷魯斯之眼”這一經典符號

氣人遊戲《英雄聯盟》中的恕瑞瑪諸神,便是以埃及文化爲根本,將阿努比斯和索貝克的形象化用爲荷魯斯與塞特的故事中,便有了內瑟斯與雷克頓這對官方CP。

而在《守望先鋒》中,也有一位以荷魯斯爲設計元素的英雄——法老之鷹,鷹型的盔甲,臉上的荷魯斯之眼紋身與兩鬢的金色掛墜埃及味滿滿。

賣雞小子雷德!

對遊戲影響深遠的的希臘文化

地中海的另一邊,適宜的氣候哺育出了一個與埃及截然不同的文明——希臘文明。希臘神話可能是古代神話中最人文的一個,無論是主神還是英雄,始終以人類的形象登場,雕像中的完美身材和神話中的人性都體現着希臘人對“人”與“神”的思考。而動物則總是以帶着各種特徵的怪物形象出場,它們逐一被英雄擊敗,象徵着人類征服大自然的決心。

比如出現在克里特島的牛頭人米諾陶諾斯,他是克里特國王米諾斯的妻子和一頭牛的兒子(沒錯,一頭牛)。米諾陶諾斯在長大之後變得非常殘忍兇暴,米諾斯便下令讓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修建一個迷宮安置自己的怪物綠帽兒子,而也正是因爲這頭牛引出了忘記換帆導致自己父親死亡的忒修斯,和逐日而亡的伊卡洛斯的悲劇。

牛頭人米諾陶諾斯

另一個經典形象是半人馬,與通常的動物頭人身不同,半人馬卻是上半身爲人,下半身爲馬的形象。通常他們的性格都是粗野、狂暴和不講道理的,與酗酒、暴力和色情相聯繫,只有極少數的人馬擁有正面的形象,其中就有射手座的原型:喀戎。他是許多人類英雄的老師,因爲一次意外被赫拉克勒斯所傷,後代替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受難,最終被宙斯升上星空成爲了射手座。現在大多數的研究都認爲,半人馬是希臘人對於中東遊牧民族的看法,他們善戰、野蠻、善於騎馬的形象就被具現化爲半人半馬的樣子。

半神塞納留斯

同樣的,我們現在所認知中的狼人也源於希臘神話。古希臘文學家希羅多德,地理學家鮑桑尼亞都曾記載過由人變狼的地方傳說,而在希臘仲裁官佩特羅尼烏斯所書寫的一本諷刺性小說《薩迪利空》中,曾詳盡的描寫過由人變狼的情景:“當我找到我的朋友時,他站在路邊正脫着衣服,接着他的衣服上裂開了一個大洞,就這樣,它變成了一匹狼!然後他開始嚎叫,之後就竄進了樹林之中!”可見從希臘時代狼人的故事已經開始定型了,後基督教世界的狼人形象也沒有任何變動,僅僅是將這個形象與日耳曼異教徒聯繫在了一起,並將它們污名化。

《教團1886》中的狼人

和狼人一樣,一個長着羊頭的惡魔也被認爲是異教徒崇拜的對象。第一個名叫巴風特(法語名莫霍梅特)的惡魔就出現11世紀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的一封信函上:“第二天早晨,他們大聲地呼叫巴波邁特;我們默默地向上帝祈禱,希望將它們攔在城堡外面。”而與這些十字軍作戰的,就是信仰着默罕默德的士兵們,其中的含義顯而易見。

14世紀十字軍失敗,法王清算聖殿騎士團,便聲稱他們崇拜巴風特,並嚴刑拷打讓他們招認巴風特的形象。在嚴刑逼供下,有人說他是三個頭的惡魔,有人說他是一個會飛的頭骨,有人說他長了一個貓頭。然而兩個人說的是相同的,然後巴風特這個“口誤”就演變成了一個神秘學的符號,最終被定義爲一個長着山羊頭的惡魔。

伊利丹·怒風

在繼承了希臘文化的歐洲文化影響下,由托爾金所著的古典奇幻小說《魔戒》開創了一整個巨大的近代西方魔幻體系,狼人、人馬、樹人、羊頭惡魔,牛頭人能夠一同生活在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下被沿用至今。而托爾金所創造的經典的綠色皮膚、大腦袋長着尖牙的獸人形象(orc),也影響了《龍與地下城》、《戰錘》、《魔獸世界》等等歐美奇幻作品,包括《輻射》中的變種人都很明顯源自於《魔戒》。

除此之外,《魔獸世界》中的熊貓人、魚人,《上古卷軸》中的亞龍人,這些有趣的形象也都並非空中樓閣。他們是人類多彩文化交融的產物,是歷史上獸人文化中每個人共同創造了這些角色。

亞龍人賽高!

時間如長江之奔流一樣飛快的流逝,近代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的生產力又到達了一個高峰,即使再強大的動物都能放進動物園的籠子裡供人蔘觀。至此人類對於“動物”形象的認知發生了十分巨大改變,這時候的人們更傾向於將“靈魂”賦予給動物,擬人化的動物取代了“擁有動物特徵的人類”,文學家都更樂意使用符號化的擬人動物來講述故事,從而來諷刺某種社會現象。《聊齋》、《格林童話》、《動物莊園》等等作品都是這一文化印象下的經典之作。

《瘋狂動物城》宣傳圖

隨着動物擬人化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在這種環境中誕生了一種大衆喜聞樂見的獸迷(furry)亞文化。

furry的詞源是fur皮毛,furry的原意是帶皮毛的、毛茸茸的,後來就引申出了“擬人化動物”愛好者和擬人化動物本身的含義。但僅僅喜歡“擬人化動物”,那喜歡看貓和老鼠和海綿寶寶的朋友也是furry嗎?如果讓他們去搜索furry,那搜索結果可能會讓他們不太滿意。

因爲普遍意義的furry是帶有性暗示的——其中不得不談的一個典型就是《上古卷軸5》中的一本奇書《元氣滿滿的亞龍人女僕》,這本書用各種暗喻描寫了人類主人與一個蜥蜴人女僕的交配畫面,而遊戲中的亞龍人其實...相當辣眼睛,我就不放圖禍害大家了。

請不要將獸迷與日系的獸耳娘混爲一談

許多沉迷《亞龍人女僕》的龍裔就會製作各種mod來改進亞龍人女僕的形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將“人類的性吸引”要素放在了亞龍人身上,而這就是在獸迷羣體內都具有爭執的一點:有人認爲只有原本的動物形象纔是真愛,furry最重要的是動物具有“人性”;而有人則認爲,furry本質上是一種性癖好,比起人類他們更喜歡帶有皮毛的半人,那麼性暗示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日本萌系的獸耳娘是與furry截然不同的,這些“畫個妹子硬說貓”的人物僅僅在無足輕重的部位上擁有動物特徵。別說貓的10個乳房了,手上連肉墊也沒有,夏天也不會掉毛,也不會隨地大小便,也不會亂抓沙發和窗簾,還會做家務,真是太好...真是太不furry了!

至此,筆者已將獸人形象的發展歷史大致呈現給了各位:從受人崇拜的神靈到令人恐懼的精怪,再從可愛的動畫形象到性感的…另一種動畫形象,各式各樣的“獸人”形象已經深刻的寫進了現代人類的文化中。在即將到來的未來,《超越善惡2》又會帶來爲我們帶來怎麼樣的有趣形象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